
1930年前,喷水池不叫喷水池,这里的地名叫黑石头。当年这里的地上凸露出一堵高1米有余,周围约4米多的巨石,通身黑中透亮,石上无附生物。”的古训,视黑石头为吉祥之物,就将这里取名叫黑石头。以后还在西侧修了一座土地庙,让“土地菩萨”保护黑石头和一方平安。黑石头所在的北门城外,是贵阳城通滇川的北出口,明清时期集市就开始在这里出现并逐渐繁华起来。1927年周西成主黔后,拆除北门,将大南门至六广门的马路扩建连通,改称中华路;

又将东边的三民路与西边的城西路拉直,在那次扩建北门外马路施工中,土地庙在拆除之列。1929年,周西成在镇宁与滇军李晓炎作战时,在坝陵桥负伤溺水身亡。民国初年的军人主政现象,是军阀混战的产物,周西成主黔也不例外。虽然主黔只有短短三年时间,却做了不少有利于贵州发展的好事,如建发电厂、设电气局,贵阳开始有电灯、设城乡电话局、创办贵州大学、兴建头桥至油榨街的环城马路及市内其它马路、兴建贵阳通往外地的多条长途公路。因此,他死后,为了铭记他主黔时的功业,贵州各界名流,如辛亥革命元老平刚、卢焘以及华之鸿、丁纯武、冯介丞等四十余人联名向继任贵州省主席的毛光翔申请,自愿共同出资为周西成塑立铜像,以彰其政,毛光翔准其所请,指派贵筑县长胡羽高主持此事。

周西成的铜像是塑立在一座石砌高台上的方塔盖上,就称叫“铜像台”。贵阳解放后,1954年,应贵阳各界所请,拆除了铜像台,在此兴建了由喷泉、水池、花池组成的街心花园。喷泉是主体,故叫喷水池,并作为新贵阳城的象征,取代了铜像台的旧地名。在喷水池四角,贵阳早期的“四大形象建筑”贵阳饭店、邮电局、百货二楼、民族商店以及贯穿东西的延安路相继建成,使在贵阳近代史上这一“笙歌十里市中市,冠盖千家城外城”的商业发祥地更加光彩夺目。由于此地有茂密的竹林,苗族同胞们就它这里取名“黑羊菁”。

顺元城北门就是黑羊菁,此时耕作在此地的苗族人民已迁移去了别处。城门外有一巨石凸露出地面1米有余,周围约4米多的巨石,通身黑中透亮,石上无附生物。”的古训,视黑石头为吉祥之物,就将这里取名叫黑石头。以后还在西侧修了一座土地庙,让“土地菩萨”保护黑石头和一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