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的伤也有痊愈力量:母亲本来就“应该”是慈爱的?

母爱是一种美丽而神圣的情感,它以慈爱、关怀和保护的方式把孩子们带入这个世界。母爱的伤痛也有痊愈力量,它不仅可以挽回母亲受伤的心灵,还可以让孩子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观,使孩子们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
Date: 2023-05-21 08:30:04 | View: 260

母爱的伤也有痊愈力量:母亲本来就“应该”是慈爱的?

母爱是一种美丽而神圣的情感,它以慈爱、关怀和保护的方式把孩子们带入这个世界。母爱的伤痛也有痊愈力量,它不仅可以挽回母亲受伤的心灵,还可以让孩子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我母亲,使孩子们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为什么冲突的母亲关系常常是所有关系中的原子弹,影响既大且深远?除了我自己深刻体会之外,也包含坐在治疗室中所得到的心得。

汉白玉母亲讲故事石雕

亲子关系不一定是天生,父母不是天生的父母,不是所有的父母在当了父母之后,就可以自然而然有父母的样子,投入并扮演好其角色的时间不一,有些父母终其一生都无法让子女满意;相对的,子女也非被动接受安排,子女的样子也非父母期待的样子。只因为父母是始作俑者,所以记在父母的帐上多一些,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不公平。看起来理所当然的东西,细想之后就不再那么“应该”了:家庭应该要温暖,父母应该关心子女,年长者应该有智慧,子女应该孝顺等等,理智分析之下会觉得不以为然,实际上被这些“应该”情感所摆佈的人的确不少,怀抱期待的的下场,当然就是失望了。

公园学走路的小孩和母亲小品铜雕

期待父母真真实实的拥抱、亲吻、抚摸脸颊、用手温柔的梳理自己头髮,才能真实感受到父母的爱,但有些父母就是做不出这么亲密的动作,以为满足吃饱穿暖这些功能性目的,就必须得到子女的感激,也要求子女功能性的回报,例如该达成的课业与成就。请别误会我看轻物质温饱的重要,有些经济辛苦的父母竭尽所能,让孩子有和别的孩子一样的物质条件,这点,孩子一定可以从父母的汗水与疲惫感受到其中的爱。我指的是,有些父母不能够爱、没能力爱,或者是要求回报、称斤论两的爱。

广场黄河母亲石雕

这些不是只在母亲科看到,更多惊人的例子是来自于身边朋友的故事、看似正常无风无浪的家庭。反省这些,不把“应该”当应该,我们这些身为子女以及未来的父母,才能戒慎恐惧地做好每一天的角色,同时对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是慈爱的,感到十分庆幸并珍惜。从这些人的故事再往下挖掘,不再聚焦于各自的不幸,而是要寻求光源照亮阴影,甚至看见伤人的母亲原来也是受伤的女儿啊。

广场铜雕帮母亲洗衣服小品雕塑

我的母亲和她自己的母亲相比,已经是相当尽责的照顾孩子了,只是顽固的母亲无法接近和她同样顽固的女儿。阿嬷生了三男四女,母亲是长女,从小就注定是个替代母亲,砍柴、升火、烧饭,背上一定揹著一个襁褓中的弟妹(这些故事我都听到耳朵长茧,同时还搭配怨怼的语气),从我有记忆以来,我的阿嬷就已经不太搭理子女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了,世界裡也只容得下舅舅们。我只短暂了和阿嬷相处过半年,那是她从中部北上要来常住舅舅家之间的过渡时期。

公园洗衣服的母亲和孩子小品铜雕

她很好照顾,每天像个幽灵几乎不说什么话,但吃饭时间快到了会提醒我,她肚子饿了要吃饭,她的肚子跟时钟一样准,午饭时间都固定在十一点半。但有一次因故让我老弟为她盛了碗饭、夹了菜,那几天阿嬷夸讚老弟的话语直让我起鸡皮疙瘩,“阿弟你真乖、你好乖、好孝顺、好棒⋯⋯。”母亲偶一为之的小帮忙,阿嬷竟然可以感激到有如天赐,较之她对每天细心准备餐食的女儿的冷漠态度,有如天差地别,对女儿辈的付出视为应该,儿子辈的举手之劳则是天大的恩惠,我怎么也想不透这两者为什么可以差这么大!

百善广场喂母亲吃饭石雕

我当了母亲之后,开始慢慢了解母亲对于她母亲的心情,被要求,被忽略,但同时又受僵化礼教束缚,哀怨自己欠栽培,却又複制了重男轻女的思维。然而,由于社会的变迁,母亲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不仅要兼顾家庭工作,还要参与社会活动,工作压力加大,母亲没有更多的时间来慰藉孩子,他们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伤害或失落感,这就是母爱的伤也有痊愈力量的由来。

公园趴着的小孩和母亲景观铜雕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母亲,给予她们鼓励和支持,让她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爱孩子,让孩子们在母爱的温暖中成长。在母亲的抚慰中,孩子们可以感受到母亲的深情,感受到母亲的爱,让孩子们体会到母爱的伤也有痊愈力量。

相关图片

相关资讯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