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佛像具有外象和内蕴的美

藏佛像具有外象和内蕴的美,它不仅可以反映佛教的传统文化,更可以象征着佛陀的宗教信仰,传播佛法的智慧和善行。藏佛像的外象大多表现出佛陀的容貌、坐姿、手势,以及着装等,每一处细节都反映出佛教的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意义。
Date: 2023-05-21 10:10:17 | View: 181

藏佛像具有外象和内蕴的美

藏佛像具有外象和内蕴的美,它不仅可以反映佛教的传统文化,更可以象征着佛陀的宗教信仰,传播佛法的智慧和善行。藏佛像的外象大多表现出佛陀的容貌、坐姿、手势,以及着装等,每一处细节都反映出佛教的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意义。藏族人民用心灵创造了宗教雕塑的外象和内蕴的美,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藏族宗教雕塑艺术中对诸佛及其相关形象的刻画,依据其形象属性和面部表情,可划分为三大类:

铜雕密宗佛寺庙佛像雕塑

诸佛与佛像之“静相”、护法与明王之“猛相”、外道鬼魔之“怪相”。诸佛、佛像类细目下视,慈祥含笑,或坐或立,优雅端庄,和谐静穆,令人一见便觉亲切、亲近,愿意皈依佛门。护法、明王类则与诸佛、佛像类完全不同,怒目圆睁,咬牙切齿,臂膀挥动,双腿叉立,表现出伏诛鬼魔的威猛、英武,令人望而生畏。外道鬼魔类被诸佛化身踏于脚下,或仰或卧,蜷缩扭曲,虽然渺小,但却透露出在强大压力下对于生的渴望,其中尤以挣扎者最富有代表性,他们的身体呈现各种欲挣脱控制的外张形态,肌肉扭曲,面部变形透露出对自由的强烈渴望和追求。

砂岩石雕佛像

藏族艺术家如此全力塑造三类雕像的神韵,其中必然深深地隐含了他们自身的丰富情感和理想。佛教是“救苦救难”的,于是塑造诸佛和护法等造像时,他们让佛像慈眉善目,表现出大度睿智,抚爱众生。这都表现了他们对于美好世间的向往,对于美好人性的渴慕以及对丑恶的无限愤怒和憎恨。他们希望能有一个慈悲神奇的人物引领他们走向幸福生活,能在他们困难时以智慧和神力解救他们摆脱苦难,能将世间的丑恶消灭干净,战胜邪恶。

石雕佛像断臂

藏族人民就是这样将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寄托在诸佛及明王的塑造上,将人类的理想异化在神灵的身上。“宗教是人的隐匿的宝藏的庄严的揭露,是人的内心深处的思想的自白,是人的爱的秘密的公开自承”。对于鬼魔的塑造,则更多的是突出了艺术家们自己的人性佛像和艺术表现力。鬼魔造像没有定规,艺术家完全凭自己的丰富想象赋予形象以抗争和追求自由的佛像。鬼魔的塑造源于宗教教义表现的需要,但同时却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施展想象和创造力的广阔艺术空间,因此鬼魔形象虽然渺小不足道,但却闪耀着艺术家的人性光辉,透露出对压迫的反抗的张力,凝固了艺术家对于抗争的理解,对于自由的热烈歌颂和向往。

摆件石雕佛像

藏佛像的内蕴也很丰富,它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佛陀的智慧,更可以传递佛陀的教义,引导人们走上正确的道路。而正是这些内蕴让藏佛像更加珍贵,它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宗教信仰,也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佛陀的智慧。它可以传播佛法的智慧和善行,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佛教的传统文化,更可以带给人们更多的佛像安慰。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会选择定制藏佛像,以此来表达对佛陀的尊敬和崇敬。

寺院佛教佛像雕塑

相关图片

相关资讯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