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雕塑的主题性与标识性是一直贯穿在雕塑艺术发展中的重要内容特征。一种立体造型艺术,是以物质实体性的形体塑造及空间表现确立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时代精神、表达创作主体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早期雕塑艺术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雕塑的内容主题性和形式的标识性上。时至今日,当公共雕塑以多元你给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时,主题性与标识性仍是其表现的重要内容和特征。当然,公共雕塑的概念是当今时代的产物,但现代公共雕塑的发展是来源于更悠久的雕塑艺术,这也说明公共雕塑继承了雕塑艺术的所有特性。主题性景观雕塑:主题性景观雕塑是指通过主题性景观雕塑在特定环境中揭示某些主题。

只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中,我们关注的主题与标识具有了新的更广泛的意义。雕塑艺术的创作自始至终都离不开主题性的特征,也同时成为一种带有标识性表现的艺术形式。标识性依托主题性得以生存,主题性通过标识性得以表达。在这里以作品各自表现的主要特征作以划分,这种划分不是完全割裂的生硬归类,而是在联系当中找出认识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更全面地认识公共雕塑的这一重要属性。公共雕塑主体是指作品中通过具体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基本思想,它是公共雕塑艺术的内容核心。主题墙的装饰浮雕题材内容有一点的纪念性或者文化主题性。

这种主题性是公共雕塑艺术创作的原动力,是在创作中所贯穿的精神力量,是精神意志的表现结果。整个的创作过程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性展开的,所有的形式与表现都是服务于主题的,从这点来说,主题是创作的基石和灵魂所在。这一类雕塑的特征有着强烈的主题归属性、主题性的表达是它成立和作用的根本。纪念是人类对自身历史发展中所曾经历的主观刻画和描述。这种主观性是以客观经历为依据,根据记录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及使用的认知评价方法的不同而体现不同的价值取向。主题性的景观石雕在城市摆放的作用就是在城市某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揭示着某个主题。

在纪念性雕塑中,通过对历史地记录可以看到不同时期对历史纪念性事件的评价。这种纪念性是以作者为创作的具体操作者,作者本身的审美取向和艺术价值观会使作品产生不同的风格和表现手法,在作者背后是他所处的更深层次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政治因素在影响着作品的价值评判和历史地位。所以,纪念性本身是应该归结为主观性的纪录,而且每个观者也带有主观色彩去欣赏和评判纪念性的雕塑。在更广义的认识范围内,纪念的客观评价是取决于时间段的一种认识方向。铜雕艺术的创作自始至终都离不开主题性的特征。

纪念的神话光环逐渐退却,留下的是主题本身和那个时期的精神。人们看到纪念性雕塑的时候所思考和怀念的思绪应该称为二次纪念,因为人们看到的不是直接的历史纪录,而是经过主观处理过的纪念性艺术品,纪念性的雕塑表达的是纪念发起者的经验观和历史价值观的表现。这些纪念性的雕塑是按照纪念者的目的和期望建立起来,通过对历史经验的纪录,表达纪念者主观的意识引导,用来强化意识形态的统治。正因为纪念性雕塑所特有的政治因素,所以纪念性雕塑自古就被统治者所重视,纪念性雕塑也成为最具有社会影响的公共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