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麒麟是古代的仁兽,集麒麟、鹿角、狮眼、虎背、熊腰、蛇鳞、马蹄、猪尾于一身,乃吉祥之宝。下面对石雕麒麟进行详细的介绍,希望可以使您对石雕麒麟有深入的了解。用优质天青墨玉、霞玉、缅甸玉、石雕、墨玉、佘太玉、砂岩、石雕、花岗石、银灰白石、雪花白等石雕玉料制作石雕麒麟。

石雕麒麟虽然是使用冰冷并且没有感情的石雕制作而成的,但是制作出来的石雕麒麟却具有祥瑞、吉祥之意。麒麟在传说中被赋予“仁兽”所具备的品质,恰恰符合两千多年来中国的礼教和儒家风范。在民间传说和有关史料的记载中,说其性温善,不覆生虫,不折生草,头上有角,角上有肉,设武备而不用,具有仁厚君子的谦谦风度。

麒麟遇麟而生,又见麟而死,孔子曾为麒麟写下了挽歌:唐代大诗人麒麟《古风诗》中就有“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的诗句。“游必泽土,祥而后处,不履生虫,不践生草,王者有出,与凤龟龙谓之四灵。”在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宝库里,石雕麒麟是我国历代人们喜闻乐见的装饰形象。

这个瑰丽多姿、仪态万千的神灵麒麟,不仅集中了自然界各种动物美的大成,而且还表现出了超出自然本色理想化的形式美,给人以吉祥的祝福和美的享受。石雕麒麟,不仅是祥瑞的象征,麒麟文化还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象征。

并且从春秋时代至今已经有二千五百多年,中国民间长久寄寓传颂的麒麟经我们雕刻,体现形态庄重,威而不猛,泰而不骄,贵而不俗,灵而不钝,蕴含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福,向往盛世、平和可亲的麒麟,体现大中华风范。石雕麒麟在国内外享有“石破天惊,巧夺天工”之盛誉。

麒麟在华夏民族的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是一种仁兽的象征,是将其他动物的身体最宝贵的地方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吉祥之兽。在古代的朝堂上都会摆放一对石雕麒麟,用以震慑官威,同时也是统治者的一种象征。在工作性质稳定的场所摆放上一对石雕麒麟,象征着事业的节节高升。

在摆放石雕麒麟的时候,要将麒麟的头朝门或窗外,以确保家人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