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种是坐弥勒像,它是一种坐着的弥勒,佛像的头部表情安详,双手放在腿上,表示佛陀的淡定和慈悲。身体姿势优美,肩部呈拱形,表现出佛陀的恭敬和威严。佛像在世间有着“笑佛像”之称,他以超世间的忍辱大行于世,所谓“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据说,生病的人只要摸一摸佛像的大肚子,便能消灾除病,平安快乐。

因此在许多香火旺盛的寺庙中佛像像的大肚总是光可鉴人,大概便是被信徒们摸出来的。弥勒本事佛像牟尼佛座下的大弟子之一,由于他将要继释迦摩尼佛以后,在阎浮提世界成佛,所以习俗相沿,也称他为弥勒佛。因为佛像弥勒现居兜率天,尽其一生之后,降到人间继佛像之后成佛,所以又称为“一生补处菩萨”。

佛像在佛教中有着比较崇高的地位,在我国寺庙中的弥勒佛造像也比较富有中国特色,我们常见的弥勒佛雕像主要有三个造型。首先,印度古佛像的造型,这类造型大多是以古代印度佛像为基础造型的佛像,这种的弥勒佛像基本就是古印度佛像的完整造型,然后加入了一些现代的元素,大部分的结构造型还是没有改动,这类佛像主要摆放在比较大的寺庙中,一般这样的寺庙会比较正规,造型方面更接近印度缅甸的地方风格。

其次,开心弥勒造型,这个造型是最常用的一种石雕弥勒造型的用法,这类造型通常应用在较为常用的,主要是明朝开始,人们广泛采用布袋佛像的造像。这种造型广泛流传到现在,并且在中国已经完全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

最后,藏传弥勒造型,这个造像主要是针对藏传弥勒的造型。这种佛像有着明显的藏文化因素,但是更多的还是古印度的风格,所以这类作品大多不是用石雕做的,如果用石材也是使用可以上漆的,特别是金漆。第二种是立弥勒像,它是一种站立的佛像,头部表情安详,双手放在腰部,表示佛陀的淡定和慈悲。

第三种是走佛像像,它是一种行走的弥勒,头部表情安详,双脚向前走,表示佛陀的淡定和慈悲。坐弥勒像、立弥勒佛像和走弥勒佛像,它们都表达了佛陀的淡定和慈悲,同时也表现出佛陀的恭敬和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