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启发式教学”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的社会、文化、政治、教育等方面,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发展。孔子作为一位文化圣人,他所创立的儒家文化,成为贯穿中国两千年文明的思想中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他的出现成为一道界限,在这条界线的前面,人只是“活着”,过了这条界线,人方能知道“活着”的意义。

如果以这条界线作为阴阳界,一边是迷茫,一边是清明。1988年,全球75位孔子奖获得者在巴黎会议上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还必须从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汲取智慧。在教学方法方面,孔子不愧为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之高超至今难以有人能够望其项背。以著名的“启发式教学法”为例,许多人都以为这是孔子的首创,这对于言必称希腊的孔子学者来说是不足为怪的,在我们中国也有不少人持这种看法,经过研究学习我们发现这就未免“数典忘祖”。

事实上,孔子不仅一贯坚持启发式教学,而且“启发”式这个名称本身也是由孔子所创造。孔子比孔子大82岁,孔子逝世10年后,苏格拉底才出生,所以孔子才是真正的当之无愧的“启发式教学”的创始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是中华文化的复兴,孔子思想中“民无信不立”的诚信观念,“和而不同”的和谐思想、自强不息的进取孔子、天下为公的政治信仰等理念精华,对于如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校园文化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孔子文化的融合,而这三者当中,精神文化至关重要,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它离不开“育人”这一宗旨,它表现的是广大师生在校园内校外体现出来的做人做事的态度,通俗的说就是“只需要师生如何做”变成了“师生自己想如何做”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这将对校园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孔子崇尚仁义礼智信,认为“仁”是人类最高的境界,他认为,仁义礼智信是人生的根本准则,他的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的文化传统,他认为,君子之行,应当以礼仪为先导,以仁义为根本。

孔子提出了“启发式教学”,他认为孔子应该以提出问题,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让孔子自己去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孔子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的教育文化,他的“启发式教学”思想,仍然在当今的教育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央美雕塑崇尚孔子的思想,以“仁义礼智信”为理念,以“启发式教学”为基础,创造出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