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铸铜佛像雕塑贴金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雕塑技法,自古就有,其特点是具有精美的金属光泽,高贵典雅,是雕塑艺术的一种精湛技艺。中国佛教文化历史悠久,瑰丽灿烂,往日那些为虔诚的佛教信奉者制造的各类铜佛像,如今已成为人们喜爱的收藏品,越来越受到海内外收藏家的青睐,价格也在逐年攀升。

金、玉佛像自身材质昂贵,传世品极少,而木、陶质地的造像,又易于损毁,难以长期流传,于是铜质和石质的造像就成了数量最多的两大类。石质造像一般不易移动,因之金铜佛像也就成了可移动的最受欢迎的艺术品之一。佛教造像吸取了希腊后期雕塑与印度北部犍陀罗的艺术形式,相混合而形成犍陀罗式,中国能工巧匠吸收、融化,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艺术造像。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时期的造像都具有与当时社会习尚和佛像相一致的特征。在利用传统的一些主流常用的贴金技法来进行贴金而制作出的一些铸铜工艺品它们的的贴金效果却是不相同,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是因为在处理底漆时所需胶水的配制不同。

现在在处理底漆时常用到的胶水主要分为水溶胶和牙膏胶这两种胶水。水溶胶相比于牙膏胶更容易配制和操作,但是水溶胶的贴金效果却没有使用牙膏胶制作出来的黄金质感好。牙膏胶溶剂的使用主要就是直接在需要处理的铸铜佛像的表面进行打胶,但是在打过胶后对其不作保护漆,以便能真实地体现铜雕佛像那黄金的原色。

水溶胶不只是只有优点的,它也是有缺点的,它的缺点就是经不住碰撞,只要稍微的用力刮擦就会把佛像表层的金箔给刮掉。高强度贴金技法主要就是把高强度保护漆涂在佛像金箔的表面上。采用这种贴金技法的优点就是处理后的产品耐摩擦、耐刮、耐蹭、防酸碱腐蚀。首先,铸造铜佛像,然后用油漆涂刷,增加其厚度,再用油漆和金箔混合涂刷,使其外表金属光泽;

其次,做成金色的佛像,然后用金箔覆盖佛像,以保护金色佛像的外观;最后,用金箔覆盖佛像,使其外表金属光泽,达到贴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