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及政治家,他是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创始人。几年来,关于孔子雕塑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孔子谦卑、儒雅、慈爱的长者风范已经深入全世界人民的心中,现在更是以雕塑的形式继续激励着人们勤学与礼让。但是有的孔子雕像却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和不解,为什么慈祥儒雅的孔子会竖起食指?尤其是,为什么以仁爱著称、似乎是文弱书生的孔子,腰间会佩戴着宝剑?

古往今来,人们众说纷纭,提出了很多零碎的论点,却从来没有人去考证过这个问题,相关的文物出土也近乎是空白。坊间认为孔子持剑,并且剑名紫微,是文人剑的一种,无刃,这种说法没有丝毫的根据。孔子的形象已经随着儒学的发展演变而内化为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孔子性符号之一。孔子是否真的佩剑,不仅可以指导更符合孔子历史形象的孔子像的建造,并且还可以让大家对孔子形象有更丰满确切的认识以及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源流有更深刻的理解。

孔子生活于春秋晚期,当时宝剑是比较受重视的,很多史实表面,先秦时期,人们对剑是相当重视的。宝剑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双重价值,此外还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孔子周游列国,经常遇到各种危险,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更不必说当时交通不便,大自然的改造程度较低,经常可能遇到野兽。剑在春秋初期就已经出现,极受重视又富有实用和装饰价值,已经有足够的时间融入礼制,佩剑在多种场合都是符合礼仪甚至必需的。

一般认为,孔子戴宝剑是为了示现他的权威,表达他对礼仪的重视,以及他的信仰。孔子认为,礼仪是一种礼貌,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因此他戴宝剑是为了提醒自己和别人要遵守礼仪。此外,孔子戴宝剑也是为了表明他的才能,他本身就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戴宝剑可以表明他的智慧和才能,让他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总之,孔子戴宝剑是为了示现他的权威,表达他对礼仪的重视,以及他的信仰,以及表明他的才能。孔子戴宝剑在中国文化中可谓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孔子的智慧和学识,以及他对礼仪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