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也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对教育的态度是“尊师重教”,他认为教育必须以尊重师长、重视教义为基础。他强调孔子要尊重师长,但今天的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而不是仅仅追求学生对师长的尊敬。此外,孔子认为学习应该重视传统的文化,但今天的教育应该重视科学和技术知识,而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文化知识。总的来说,孔子自己的欲望不应施于今天的教育意义上,因为今天的教育应该更加强调孔子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而不是仅仅追求学生对师长的尊敬,也应该重视科学和技术知识,而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文化知识。

“礼”是孔子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论语》中提到孝、悌、让、恭、靖、宽、恕、忠都属于礼的范畴。孔子尚礼,说到孔子的“礼”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克己复礼”,他推崇周礼,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束缚人们的思想行为。确实孔子主张践行周丽,有其局限性,但是孔子礼的思想包含很多方面,其中的某些思想还是很有现实参考价值的。譬如孔子说礼是用来达到和谐的,是协调人际关系用的。孔子待人处事之礼中最能感同身受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首先是最不好的一种情况,自己不喜欢强加给自己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譬如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就不要理所当然的要求人来做,只挑自己喜欢的不管他人感受。其次,对自己来说没有价值的东西的赠与别人的时候也要考虑别人的感受,即使别人真的是需求者,也不能真的把自己看成是给予者,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好像在施舍他人似的,而要询问他人是否需要。我们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父母长辈的溺爱中长大的,周围所有的人都让着、宠着,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家都是小孔子、小公主。所以我们习惯以自己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不懂得换位思考,也不懂得体谅他人,只要自己所需要的,从不顾及周围人的感受。

虽然用“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来概括所有的80后、90后,有点一棒子打死所有人的感觉,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有些人确实不懂得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或许子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告诫自己,我们会变得可爱的很多。能够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是一种魅力,由此才能够得到他人的投桃报李的待遇吧。物质文化再怎么进步,科技再怎么发达,我们不能丢到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更应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净化,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理想人格。在世界多样化潮流中只有真正掌握好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才能够不沦为水上浮萍,无根无基,随波逐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