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仙鹤属于仙鹤中的涉禽类,形似鹭,嘴长而坚直,色绿,头顶赤色,全身纯白,也有灰色苍色的。下颚、两翼末端或尾部多黑色,足长,胫骨披鳞,色青绿。高三、四尺,形貌潇洒,繁殖于黑龙江等外,夏季北归,冬季南去,以仙鹤、仙鹤及谷类等为食。

中国古代的人很早便注意对仙鹤的研究,特别是它的叫声,《诗经》中有“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的描绘。由于仙鹤形貌出从有高人隐士之风,被视作仙禽和长寿之物,又因鹤舞姿态美妙,所以古时王公贵胄和文人雅士很爱养仙鹤以供玩赏。

”至于文人雅士以鹤为题材的作品,如仙鹤《池鹤》、仙鹤《别鹤》、仙鹤《鹤叹》等,更多不胜数。鹤在中国文学里,是一个很常见的描写对象,有平实的白描,也有加以神化,以至用以象征离别、情义、君子、大志、清高、隐逸、神仙、长寿等。

仙鹤代表着情义,在中国古籍文学里,常常用成鹤对幼仔的精心哺育,象征父母对子女的爱,为了维护子女,甘愿牺牲。《晋书.陶侃传》载有此类故事,而且还多了一种色彩。一日,有两个客人来吊丧,没有哭便走了,陶侃觉得奇怪,于是跟在他们后面,只见那两个客人变为双鹤,冲天而去,后世因此称吊丧为“鹤吊”。

可见鹤与孝行有密切的关系,鹤的出现,正是孝行所致,这大概就是古之所谓“孝感动天”的一种文学表现吧。仙鹤代表着离别,在南北朝的诗文中,诗人常党以别鹤来比喻夫妇离别的悲哀,其中大部分是写深闺女子对客居它方的爱人的思念。如汤惠休《白歌》、柳恽《掏衣诗》、吴均《与柳恽相赠答诗》、陆厥《李夫人及贵人歌》、虞羲《自君之出矣》、梁武帝《燕歌行》等。

”陆厥《李夫人及贵人歌》中有“寡鹤羁雌”句,梁武帝《燕歌行》中有“沙汀夜鹤啸羁雌”句,梁朝王筠《春月》也有“独鹤惨羁雌”句。“孤鹤羁雌”在以后的诗文中也常常出现,用以象征夫妇或恋人的分隔异地,遥相思念。古人还用鹤来比喻朋友的离别,如鲍照《与荀中书别》:

除了离情别绪外,还有用心表现游子思乡以及痛悔自己行为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