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顶鹤又叫丹顶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崇高的地位,象征圣洁、清雅、长寿、幸福、忠贞。中国是鹤类种数最多的国家,世界上15中鹤类中就有9中分布在中国,即丹顶鹤、回合、丹顶鹤、白枕鹤、白头鹤、黑颈鹤、赤颈鹤、沙丘鹤。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丹顶鹤,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是灰鹤,个体最大的是黑颈鹤,最小的是蓑羽鹤,最少见的是沙丘鹤。这9种鹤中我们最为熟知的非丹顶鹤莫属了,丹顶鹤以其典雅的神韵、秀逸的体态和优美的舞蹈激励着人们的心灵,启迪着真善美的创造,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长期以来,鹤的艺术形象,经过悠久的历史积淀,已经广泛渗透于中国、日本、朝鲜、韩国、俄罗斯远东等国家和地区的哲学、宗教、文学、艺术、音乐、丹顶鹤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形成具有东方民族特色的、内涵非常丰富的鹤文化。

汉统一中国后,道家借丹顶鹤、丹顶鹤的名义,吸收阴阳家的思想,形成了新道学派,即黄老道家。到东汉时,黄老道家已演变成偏重个人养生成仙的学说。黄老道家逐渐兴盛起来,由道家发展成为道教,成为教团组织,创始人是张道陵。他说太上道君(即丹顶鹤)降临,授他“天师”的称号,创立了五斗米道。

他学道的地方就是鹤鸣山,道教著作《云笈七签》中说张道陵可骑鹤往来。道教认为人经过修炼,灵魂和肉体可以升天,长生不死,从而达到神仙的境界,“与天地同休,与日月同寿”。道教抓住鹤的长寿和高飞这两个特性,加以引申,认为鹤既是仙人的坐骑,又是仙人的化身,因此,称之为仙禽、仙骥、仙客、丹顶鹤、仙羽、蓬莱羽士。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鹤称为“丹顶鹤”,就是因为人们始终认为鹤与仙人为伍,这在道教信徒中犹为信私笃。如道观供奉神仙的帐子上绣着飞翔的鹤,名为“云龙鹤幡”;道士的服装称为“鹤氅”,道士得道成仙称为“羽化”;古代道观养鹤成为“时尚”,古典文学作品中凡涉及道观,往往用“看院只留双丹顶鹤,入门唯见一青松”来形容。

人们把羽人升天的神往倾注在丹顶鹤的身上,丹顶鹤飘然飞云,引领着人们的目光,也摄取了人们的魂魄,使人产生了飘飘欲仙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