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文化在精神和物质文化领域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它不仅体现了民族的文化传统,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哲学思想。从历史上看,鱼文化已经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的象征,而且也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历史已经表明,其诸多功能有此起彼落的现象,并导致鱼俗、鱼物、鱼信的量变与质传。鱼文化的自损是其旧体的离析与清理,其自益是新形式的增生、新结构的重建和新功用的开辟,其中包括对外来文化因子的吸收。

中国鱼文化的部分功能有其越时长效之性,特别是表喜庆与游乐赏玩的功能不会因物质文明的充分发展而迅速退隐,它将为未来生活继续服务,并借以张扬民族的审美趣味。物质型鱼文化的应用范围将有所扩大,特别是在器物、饰件、商标、装饰图案、小商品等方面将有所发展,展现文化材料或文化形式的新用途。精神文化领域中的鱼的因素将呈简约趋势,鱼的习俗,特别是鱼的信仰将随现代文明的发展而衰退,鱼文化在整个社会文化中的比重将继续下降。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能唤起对民族传统与风格的重视,鱼文化会因此爱到进一步的关注和研究,其某些形态作为未来生活的点缀或民族精神的象征,而得到夸张的应用。鱼文化由于其历史悠久,渗入民间很广,具有很强的产生波及效应。比如,由于和鱼有关,上海2004年春节,代表“年年有余”含义的“精神”年糕成了畅销货。全球化时代,精神文化影响也波及整个世界,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一部分,鱼文化也需要在新形势面前,重新自审、整理、挖掘、研究与弘扬。传承鱼文化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有民族情感、本土文化自信的人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鱼文化以其知识性、趣味性、可看性、自然性、社会性、人文性、艺术性,必将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良好载体,在提高人们精神生活水平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鱼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富贵财富,在挖掘、整理、研究、提炼鱼文化,传承鱼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积极发挥鱼文化的产业助推功能,使鱼文化合理地走向市场。换句话说,只有走向市场的鱼文化才会更有生命力,即更有利于鱼文化自身的传承与演化,当然,在鱼文化走向市场的过程中避免庸俗化和赤裸裸的功利化。鱼文化在精神方面主要体现在儒家伦理观念、道家精神观念以及民间传统中,它表达了人们对于安宁、和谐、繁荣的期望,也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在物质文化领域,鱼文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雕塑,鱼雕塑在中国的历史上一直都十分流行,它不仅美观,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祈福功能,被作为精神和象征着繁荣富足的象征。在中国,不仅有传统的鱼雕塑,如石雕、木雕、铜雕、陶瓷雕塑,而且还有现代的鱼雕塑,如玻璃雕塑、钢铁雕塑等。总之,鱼文化在精神和物质文化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的象征,而且也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它反映出中国人民的文化精神和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