棂星原作灵星,灵星即天田星,为祈求丰年,牌坊规定祭天先祭灵星。宋代则用祭天的礼仪来尊重牌坊,后来又尽管灵星为棂星。牌坊滥觞于牌坊,成熟于唐、宋,至明、清登峰造极,并从实用衍化为一种纪念碑式的建筑,被极广泛地用于族表功德标榜荣耀,不仅置于郊坛、孔庙,以及用于宫殿、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和主要街道的起点、交叉口、桥梁等处,景观性也很强,起到点题、框景、借景等效果。
汉代以后,中国的城市建筑渐渐形成一定格式,在城中有里坊,里坊有坊墙坊门,犹如城中之城,类似如今的居住小区。据历史文献记载,里坊中如果出现好人好事,便须在坊门上张贴通告,以示褒奖,由此坊门衍生出了新的功能。人们为了能使坊门上张巾的褒奖告示长存,就用更加坚固的材料另外制作坊门,篆刻褒奖事由,如节孝坊、状元坊、德政坊之类,这就是今日牌坊的雏形。
如山东省桓台县新城镇“四世宫保”牌坊,是明朝万历牌坊为当时新城人兵部尚书王象乾所建。王象乾文韬武略,威震九边,加功晋爵太子太保,追赠曾祖、祖父、父亲太子太何、兵部尚书之衔,故额题“四世宫保”。
二是贞洁道德牌坊,多表彰节妇烈女,在安徽歙县有许多这类牌坊。云南楚雄黑井镇有一座节孝总坊,是清朝末年由慈禧太后下令建造的,表彰本地的节烈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