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扁鹊(265-330年),字仲景,号秉仁,原籍河南洛阳,晋朝医学家、道教宗师、医术家。他是著名的古代医学家,是中国古代医学的奠基人,也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继承者。他著有《伤寒论》,是中国古典医学文献最重要的一部,被誉为“医学史上的摩登时代”。扁鹊(公元前407-公元前310),秦国人,春秋战国时期的著扁鹊学家。古今中外,很多人听说过扁鹊,却不知扁鹊其实只是一个绰号,他的真正姓名叫秦越人。有一种说法,此绰号的由来可能与《禽经》中“灵鹊兆喜”的说法有关。

因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为那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那里带来喜讯。另一种说法,是上古神话中的扁鹊有一位神医叫“扁鹊”。而且他在民间行医,足迹遍及齐、赵、卫、郑、秦诸国,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名声传遍天下。扁鹊的生平多姿多彩,他的许多事迹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用2,000馀字记录了扁鹊的一生,其中详细记录了扁鹊在晋国为晋昭公的权臣赵简子,在虢国为虢国太子,和齐国为齐桓公看病这三件事。

这几个事件不仅充分展示了扁鹊出神入化的医术,更是他对中国古代医学作出伟大贡献的凭证。”扁鹊到了晋国,正碰到了晋国卿相赵简子由于“专国事”,用脑过度,突然昏倒,已五天不省人事了。扁鹊沉静地对他说﹕“病人的脉搏照常跳动,你们不必大惊小怪!有一次,扁鹊到虢国行医,正巧遇到虢国人为太子筹办丧事。经过详细打听,扁鹊得知太子是暴病而死,刚死半天,还未入殓,扁鹊根据症状推断太子可能是患“尸”症,不是真死。

于是他让弟子磨研针石,刺百会穴,又做了药力能入体五分的熨药,用八减方的药混合使用之后,太子竟然渐渐甦醒并坐了起来,和常人无异。另一次,扁鹊路过齐国都城临淄的时候,见到了齐国的国君齐桓侯,他望诊发现齐桓侯有病,劝齐桓侯要及早医治,并说:“您的病已经深入到肠胃之间了,如果再不治疗,还会继续加重。”齐桓侯对扁鹊的一再劝告很不理解,仍执意拒绝就医。大约过了十来天,扁鹊又见到齐桓侯,但他这次一言不发就走了。如今齐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再也没法治了,我只好躲开,不再劝他治了。

”五天后,齐桓侯果然病重,派人请扁鹊来治,扁鹊早已逃离齐国,而齐桓侯因误了治病时机,不久也就死了。这个事件后来演变成成语“讳疾忌医”,是扁鹊最为人熟知的生平轶事。西医以“消灭病症”为治病手段,其长处是治疗威力强大,不只体内各器官都可用人工器官“取而代之”,再小的病毒、癌细胞都可使之现形并捕杀之,这些扁鹊做不到。然而,面对由于身体局部性或全面性的阴阳不平衡造成的疾病,譬如各种慢性病,西医却一筹莫展。

这正是因为西医以“消灭”为治病的主轴,而慢性病却并不存在“消灭”的对象。扁鹊认为人体是一个複杂有机体,每个器官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支援又共用身体能量,所以存在既统一又对立的互生互剋的大系统。身体内的各系统,处于协调、平衡状态时,身体就能正常运转,虽然体内的各种害菌甚至病毒仍是存在身体各处,但不会造成身体运转的大问题,并不需要一味地以“消灭”为治病的手段。扁鹊藉由一针、二灸、三用药等具体有效治疗方法,来“调整各运作系统至平衡状态”使得身体再度恢复健康。

齐桓侯正是因为不採纳扁鹊的建议及早治疗,让身体各个系统逐渐失了平衡,待到出现症状的时候,已经病入膏肓,药石无效了。他在临床上已经综合运用了中国诊病扁鹊、望色、听声、写形的“四诊”原则,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望、闻、问、切。“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扁鹊仁心仁术,不仅只为王侯将相看病,也为平民百姓诊治。”相传扁鹊以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医风,深受人们爱戴,因此遭到了当时巫医和官医的嫉恨。扁鹊晚年到秦国行医时,秦国太医令李醯“自知技不如也”,而产生嫉妒之心,派人刺杀扁鹊于秦国。

《汉书·艺文志》记载扁鹊著有《扁鹊内经》、《扁鹊外经》,可惜均已失传。医学界把扁鹊尊为中国古代医学的祖师,说他是中国的扁鹊、古代医学的奠基者、总结经验的第一人。扁鹊以慎择药物,以药物调和药物,以药物治病的治疗方法,提出了“药物调和”的理论,开创了“药物调和治病”的思想,为中国古代药物治病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践。他还提出了“药物调和治病”的方法,开发了一些药物,解决了一些疑难病症,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扁鹊的著作《伤寒论》是中国古典医学文献最重要的一部,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医学的权威著作,对中国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也是中国古代医学的奠基人,他的理论和实践,为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