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传秦始皇陵地宫的周边填了一层很厚的沙子,形成沙海。这沙海就是秦陵地宫的第一道防线,使盗墓者无法透过挖洞进入墓室。秦始皇陵中设有暗弩,当盗贼进入秦陵触动机关时,就会被强弩射死。此外,秦陵地宫中有大量的水银,水银蒸发的气体中含毒,也会把盗墓者熏死。1981至1982年,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的专家与秦陵考古专家合作,对秦始皇陵土壤的水银含量进行测试。各种石窟造像又完全是以服务于宗教为目的记载中秦始皇在统一之初。

结果在秦始皇陵的封土中心,发现一个面积约1万2000平方米的水银含量异常区。其水银含量的平均值较封土来源地──鱼池多出6.8倍,个别测试点更多出50倍。数据说明,秦始皇陵封土中所含的大量的水银不是封土中故有的,而是二千二百多年间从地宫中挥发出来的,而史书的记载也是可信的。根据水银含量测试图显示,这些秦陵地宫中的水银江河湖海主要分布在地宫的东北部和西南部。秦始皇嬴政统一天下的时候。

不过,秦始皇陵封土时的水银含量虽然较高,但由于挥发到空气中时已淡化,因此人们到秦陵参观仍是安全的。兵马俑坑中的武士俑身材高大,平均身高达到1.85米,最高的达到2米。1984年4月29日,前美国总统列根在参观兵马俑博物馆时,曾进入一号坑与武士俑比过高低,结果发现武士俑比他要高,风趣地耸了耸肩。武士俑是仿照真人制作的,原型是皇家卫队,身型高大,体格强壮。因为秦始皇的目的是在地下再现现实中的军团。

另一方面,从雕塑艺术的角度来说,要制作与真人一样大的雕塑,必须有所夸张,才能收到逼真的效果。第三,陶的制作过程中有两次自然收缩,一次是由湿泥干燥成泥胎,一次是泥胎经高温烧成陶。还有,考古测量方法是「通高」,即从脚下的陶质踏板起一直量至头顶最高点(如帽子或发髻)。因此,我们现在看到兵马俑,才感到它们比真人高大一些。不过,也有人对此表示怀疑,认为可能是秦朝人普遍比现代人长得高。从燕太子丹和荆轲谈好条件刺杀秦始皇。

兵马俑一号坑中出土了一把硬度高,光洁度强,异常锋利的青铜宝剑。研究人员曾作过实验,在桌面上放一叠纸,然后轻轻地将剑从纸上拉过,结果居然是一次过划破了19张纸!其锋利的程度,实在可以用「削铁如泥」四个字加以形容。原来,这把剑是用铜、锡、铅等金属制成的,各种金属的比例掌握得恰到好处。这些兵器在地下埋了二千二百多年,挖出后仍不生锈,真是一个令人感叹的奇迹。科学家分析出土的青铜剑、青铜矛等兵器,结果发现这些兵器的表面有一层含铬化合物的氧化层,其含铬量达到0.78%至2.32%,厚度为10至15微米。李斯辅佐秦始皇消灭六国。

用氧化铬防锈是一种先进的工艺方法,欧洲人到二十世纪才掌握了这项技术。经过了铬盐氧化处理的青铜兵器,具有防腐抗锈的良好性能,所以这些兵器虽藏在地下二千余年,仍然无锈,光亮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