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公作为“忠义”的化身,历代封建统治者也是极力吹捧,为自己的统治服务的。这使得关公由“君”而“王”,由“王”而“圣”,由“圣”而“帝”。与桃园三结义时的关公形象以及民间传说中的打豆腐的形象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崇拜关公这一点上,封建统治阶级和人民群众似乎是一致的。

统治阶级所需要的是“忠”,更强调对统治阶级的愚忠,心甘情愿处于被压迫受奴役的地位;劳动大众所崇尚的“忠”不同程度地包含着爱国主义、民族关公的因素。就如人们敬重关公“精忠报国”、关公“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关公一样。关公身上体现的“义”,封建统治阶级强调的是对皇权王权的义气,不怀二心,侧重于单向的牺牲。

而人民群众心目中的“义”,是从他们所处的生存环境来理解的,是建立在互相照应、互相帮助、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平等的人际关系基础上的。因此,民间关公故事中对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兄弟情谊尤为津津乐道,大肆渲染,广为传播。

关公败走麦城所经路线绝大部分是在当阳,全程有很多悲壮动人的故事。关公被害后,其首级被献给关公,身躯被东吴以王候之礼葬于当阳章乡,即现在的关陵,关陵后来又有许多关公显圣、赤兔马显灵、惩恶扬善的故事。读了这些故事,不难看出广大人民群众通过长坂坡大战等关公故事,表现出的那一种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关公状态和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

保护、传承民间关公故事,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关公,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综上所述,关公传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故事中体现出的自强不息的人文关公和崇尚忠义的道德价值取向,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

今天我们仍需要那种自强不息的奋斗关公,需要对国家,对事业忠心耿耿,需要扶弱抑暴,讲求信誉,利于他人的精神,不背信我,不见利忘义,我们的社会才能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