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是佛教徒的信仰和尊敬的象征,也是佛教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根据《高雅赋》记录,佛像下令“在印度采集佛像,用以树立庙宇,供奉佛像”,这也是中国第一次雕刻佛像的记载。后来随着中国佛教的发展,佛像的雕刻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不仅在规格、数量等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而且在内容、造型等方面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和创新,更加适应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佛像,是佛塑像的简称,通常形相皆以世尊为主体,所以佛像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理想特征,仍然各尊佛像的形体、容貌和姿仪皆祥和、宁静、端祥、庄严。佛陀是用符号来象征的,如法轮象征佛的“说法”、菩提树则是代表“成道佛”、足迹则象征“游行佛”。
《长阿含经》卷4〈游行经〉表示,佛灭度后弟子们只要去与佛一生有关连的遗迹巡礼,便与见佛无异:我般泥洹后,族姓男女念佛生时功德如是,佛得道时神力如是,转法轮时度人如是,临灭度时遗法如是。“时,有天神依彼林者,见佛行迹,低头谛观,修于佛念。“汝今优楼鸟,团目栖树间,莫乱佛像迹,坏我念佛境。音声亦不可法则,佛像梵音,如来智慧、辩才不可思议,非世间人民之所能及。其像端正姝好,如佛无有异,人见莫不称叹,莫不持华香缯彩供养者。“尔时给孤独居士信心清净,往到佛所头面作礼一面坐已。
关于公元前二世纪为何没有佛像的造作,谷响认为因佛陀相好庄严,不应以寻常人的型态看待;且《阿育王传》卷2记载,弗那槃达(Puṇḍavardhana)尼乾陀(耆那教)弟子画佛陀像令礼拜尼乾陀像,阿育王闻之大怒,于是将所有尼乾陀捕捉,加以屠杀,佛像也许因而被禁。中国未经历印度的造形像与否的冲突,直接接受佛像牟尼画作与塑像。第一幅佛像由佛像下令绘制,根据《高僧传》的记载,东汉蔡愔携西域佛像像来中国,到洛阳后,汉明帝令画工描绘。
中原本土建造佛像的最早记载是《佛像志》笮融挪用所掌粮道大立佛寺,大造佛像,以浴佛施食招徕信徒。根据《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及《大唐西域记》卷五,记载跋蹉国优塡王(或译作邬陀衍那主,Udayana-vatsa)因思念佛陀,于是以栴檀木雕塑一尊五尺的佛陀形像,这是佛教雕塑佛像起源的传说。今天,佛像依然是佛教徒的信仰与尊敬的象征,也是一种文化艺术。国家把古代佛像作为文化财产进行保护,同时也鼓励新的佛像创作,满足人们文化艺术的需求。当代雕刻师也继承古代的雕刻技艺,以现代的工艺手法和创新的形式表达佛教的内涵,把佛教佛像传承在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