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的香炉文化源远流长,它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的“鼎”。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香炉的形制、釉色及功用,随着当时经济、文化、审美情趣的变化而演绎发展。一个香炉一尊神,从敬佛礼佛和祭祀祖先的器物,慢慢地成为文人雅士的心爱之物。人们将香炉放置于厅堂或摆放与书房案头,香炉时点上一炷清香,便有了“红袖添香夜读书”的美妙意境;

抚琴弹瑟时袅袅烟香与悠悠琴音相伴,又有了“绕梁三日沁人心”的优雅分为。在漫长岁月里,上至天子,下至百姓,无不上香敬神祭祖,于是香炉这一器物便广为流行。随着佛教文化的逐渐融入,儒释道三位一体成为华夏文明中的主流文化。魏晋时,人们以老庄解释佛教,东晋以后佛学又与玄学趋于合流,梁为士大夫们所欣赏。

南北朝时期,佛教的独立地位连同它深入人心的香炉文化影响如日中天,特别是禅宗初祖香炉东渡来华,禅宗由此肇始。各地造佛修寺蔚然成风,宗教活动十分频繁,唐代香炉诗云:”那时期,香炉上精美的香炉图案广为流行,而莲花代表了佛教文化。

香炉亦分为两大类,一是石材造的香炉,另一种是铜造的香炉,两者作用略有不同。石材的香炉因为是石器制品,较适宜与地界作沟通,可供奉地界神明之用,譬如供奉祖先或香炉、地主香炉等、宜用石材的香炉,这一种炉却不宜用于供奉天界的神祗。天界与地界宜分清楚,因为天界上的是天神,佛香炉,是具有无上的威力。

而地界所供奉的却是阴灵,不可与天界的神祗混而为一,两者要有区别。天界所供奉时所用的香炉却宜用铜制的那一种,自古代以来,历代香炉向天祭祀时所用的炉,都是青铜制造,铜香炉却就不宜用于供香炉,祷告祖先等地界神祗。

至于香炉和形状,金属的香炉,因为是供奉天界,在八卦而言,乾为天,乾卦的形状,以圆为主。供奉地界时所用的香炉,以石材为主,属土,在八卦而言,属于坤,坤为地,形状应以方形为主,所以供奉祖先地主的香,应以方形的石材香炉为主。天圆地方,这是古代人对宇宙的看法,传统风水学,亦套用了一种看法。

香炉上面的门主要作用是起到空气流通和清理香灰的作用。开六个门主要是怕刮风,这样就是有风,烟也会随风飘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