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雕塑表现了艺术家对社会、历史和文学的理解,使人们能够有更多有关艺术的了解和享受。人作为万物之灵,是美的主体,以人的形象为主体的人物雕塑一直是雕塑艺术家们最为钟爱的主题,而中国当代人物雕塑的创作,很具有东方情境、中国特色。我们很容易从当代的人物雕塑创作中寻找到既有传统情怀又具有当代精神的,既有对当代生活的关注,又有东方审美情境的艺术品。所谓人物雕塑是以石头、铜、不锈钢、玻璃钢为物质材料,塑造可视和可触的具象或抽象的实体性的立体人物艺术形象,是反映社会生活、人文精神,具有独立的审美特性和审美理想的一种艺术形式。
人物雕塑要求雕塑艺术家体验生活,融入生活,关于发现生活中最为平常朴实却让人感动喜爱的对象,并概括、归纳、选择其最有特征的东西进行表现。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西方各种艺术思潮和现代艺术概念的大量涌入,中国的现代艺术渐渐萌发和活跃起来,人物雕塑的创作突出的是对“传统的恢复”,雕塑家运用了概括的、简约的、夸张的形式语言,创作出具有很强形式意味的人物雕塑。
20世纪90年代前期,雕塑艺术家受到国外艺术理念的影响,又缺乏理论的指导,只是追求单纯的造型语言,并没有进行纯粹的现代人物雕塑的思考。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热衷于材料本体语言追求的艺术家,拓展了雕塑的艺术形式,这期间的人物雕塑,像一股清流,使中国当代的人物雕塑塑造方面呈现出清晰明朗的发展脉络,寻找到当代人物雕塑的“话语权”。随着现代人物雕塑理念上的突破,雕塑艺术家已经把注意力从传统的整体性转向造型的本向性,从点、线、面、体等形式语言中建构起自己作品的生长点。
很多雕塑艺术家在采用传统题材的基础上,在造型上进行夸张,运用现代的色彩理念来进行装饰,在形体上和色彩上都体现出点、线、面的运用。一部分人物雕塑作品偏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分析,有别于传统的甜美型风格,材质的选用及表现手法都使整体视觉冲击力较强。采用传统题材作为媒介,对造型进行夸张变形、头发、眼睛、脖子等的点、鼻子的线与脸的面进行有机的结合,从造型上充分体现了点、线、面的运用,用饱满的造型创造出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审美意境。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而传统文化用现代的雕塑理念来诠释,更能使人在精神获得得境界的升华。
从十九世纪末起,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在人物雕塑创作中大行其道,在雕塑作品中表现出对人生的哲理和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许多著名的雕塑家,如奥古斯特·马勒、马塞尔·德尔·贝尔和爱德华·费里等,创作的作品有着深远的影响力,成为我们理解当代艺术的基石。20世纪以来,人物雕塑发展变得越来越多样,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而是加入了抽象艺术、流行文化和表演艺术的元素,使雕塑艺术拥有更多的表现形式。人物雕塑创作继续涌现出新的灵感和创新,充满了艺术家对社会、文化和传统的深刻理解。
今天的人物雕塑以多样性和创新性而著称,表达了社会变革的进步性,受到了艺术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随着雕塑艺术的不断发展,人物雕塑将会继续丰富和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多艺术的欣赏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