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地佛像的外观形态都是根据当地习俗和文化特点而进行设计的。在中国,每个地区都有其特定的佛像特征,如江南佛像具有轻盈、明丽、理性的特点,福建佛像具有稳重、沉着、祥和的特征,而云南佛像则具有苍劲、粗犷、富有生气的特点。那是一种受到古希腊文化影响的、印度文化和西域文化相混合的犍陀罗文明的产物。在阿育王时代建造的佛陀伽耶之摩诃菩提寺中,虽然可以见到不少雕塑图案和佛座,然而,佛座上并没有佛像可见。

从这里,能够看到当时的佛教信徒还遵从佛像牟尼的遗训,不行偶像崇拜之事。当然,也有可能出于这样一种心理,即他们认为佛的神圣形象难以刻画,制造佛像是一种亵渎神圣的罪行。在古代犍陀罗的遗址进行发掘时,曾发现过一枚迦腻色迦时代的钱币,钱币上铸有衣着希腊装束的佛像牟尼像,像的周围有用希腊佛像拼写成的佛陀字样。另外,在西域还发现了一尊瘦骨嶙峋、头有光轮、貌似古希腊人形象的早期佛像。

这是至今发现的最早的佛像说明,佛像的浮现同信仰佛教的希腊人后代有着密切的关联,他们把希腊诸神的艺术体现方式引进到佛教中,塑造了具备鲜明的希腊人脸型的佛像,供奉在伽蓝佛教寺庙里,以形象的艺术形式来突出佛的神圣性,开始背离了佛像牟尼生前反对偶像崇拜的遗训。新疆克孜尔千佛洞不论在建造艺术上,还是在佛的外观上,处处体现了古代印度文化和古代中亚文化的影响。

石雕佛像的意义重大,在我国古代石雕佛像能够影响人的观念,石雕佛像的神奇力量就在于此。观佛有助于净化自己的心灵,人们在物质生活有保障之后,会转向更高的佛像追求,促进中国文化艺术和宗教信仰的发展。在寺庙中我们经常看到石雕佛像,每尊佛像和佛像之间都有不同的特点。汉传佛像的面相圆润丰满,敦厚温和,慈祥,不怒自威,颜色受时代的影响,现色彩鲜明,轮廓清晰,玻璃钢佛像更是精致细腻,栩栩如生。藏佛佛像的表情大多凶愤,以众多女佛像,男女双身像,复杂多变的造型是藏传佛像造型的突出特点。

南传佛像的身躯瘦长,脸型秀丽,肉髻高耸披着薄薄的圆领袈裟,通常是没有衣纹或者是布满了衣纹。不同的地域文化,早就了不同的佛像造型,但是它们的形象神态都是亲切、庄严,表现了慈祥、优美和宁静。不同地域文化的佛像也有不同的材料,如北方佛像多使用玉石、铜、铅制作,而南方佛像则使用木质、石质、布质制作。这些材料的使用不仅因地区而异,而且还要根据佛像的用途而异。比如忠实的泥塑像,可以用金属、玉石、木质等多种材料制作,而礼佛则多使用精致的木质或者石质佛像。每一佛像域的佛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每一种佛像都能够反映出当地的文化特色和习俗。

定制一尊佛像,必须要根据地域文化的不同而进行设计,这样才能充分表达出当地的文化传统。央美雕塑的地域文化佛像定制,正是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使用当地特有的材料,进行制作而成,以此来传承当地的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