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化万物,自然界的石头也是如天上繁星不能计量,但是为什么古往今来王公贵胄、文人雅士却独独珍爱太湖石。古代皇家园林、私人园林,都以拥有一座好的太湖石为雅。时至今日,不少文人雅士还会搜罗太湖石以做收藏和案头清供。太湖石又叫窟窿石、假山石,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朵奇葩,因最早发现于江苏、浙江之间的太湖地区而得名,与安徽灵璧的灵璧石、江苏昆山的昆石和广东英德的英石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石”。逐步形成大自然精雕细琢、曲折圆润的太湖石。

对于太湖石,五代时期便有人开始赏玩,唐代特别盛行,宋代则达到高峰。北宋末年,由“花石纲”引发的农民起义,当时运送的就是太湖石。庭院中的太湖石代表着浓云,波浪形的围墙象征着远方的云浪,两者结合,云海仙境、云浪涌动的意境就展现在了人们的眼前。一块自然界中普通的的石头,登堂入室,演变成为一个承载文人审美的艺术角色。太湖石假山庭院鱼池造景真石假山。

其中原因并非地理矿产的稀有和物质元素的真贵,而正是由于作为欣赏者的人,赋予这没有生命的石头有了人的灵魂和情感。太湖石是典型的传统供石,以造型取胜,“瘦、皱、漏、透”是其主要的特征,多呈玲珑剔透、重峦叠嶂之姿。包括寿山石、太湖石、大理石、汉白玉、灵璧石、等等。

可为“瘦中见奇,奇现筋骨,骨有坚贞,坚贞出神,神中凝气”,虽清瘦嶙峋,却铁骨铮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