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像像的造型常延续着弥勒慈祥宏伟的形象,以笑口常开的造型为代表,使人感受到佛教的宽容、慈悲。佛像像笑口常开,有着招财的作用,可以带来家人的福气、财富和幸福。因此,传统的弥勒像造型总是使人们热情洋溢的笑容,给人以安定、祥和的感觉,也会传递出招财进宝的吉祥之意。在一些汉传佛教的寺院里,常见到袒胸露腹、笑容可掬(或大肚比丘),以布袋佛像为原型塑造的弥勒像。

它在佛教作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学习包容。他那笑口常开、大腹便便、和蔼可亲的模样,不禁让人心生欢喜。佛教寺院之所以将石雕佛像像置于寺院的殿堂中,往往以笑口常开的造型居多,是因为有着招财的作用。中国民间信仰里的大肚佛像,因其祥和开怀的面容,慈悲包容的胸怀,豁达知足的心态,而为民众视为吉祥的象征,广受欢迎,于是形成了浓厚的供奉之风。所谓“和气生财”,久而久之,弥勒像逐渐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佛像”,甚至造像也出现了手持钱宝、高举佛像,或盘坐在黄金宝座上的形象,他的布袋里也被认为充满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渐渐的有了招财的作用。禅宗寺院里迎面而来的弥勒形象,也被人们请回到了家宅居所,并认为有改善风水、聚气纳财的作用。

于是,弥勒的信仰便与中国传统的风水文化结合在了一起。大肚佛像天天笑口常开,这个笑,可不是傻笑、坏笑,而是慈悲、悲悯的笑。咱们供奉大肚弥勒,不仅是为了求财求富贵,还要学习弥勒佛像的大度、放下、自在与洒脱。唐末至五代后梁时期的一位弥勒布袋弥勒,不仅形象奇特,思想更是超脱。在他化缘的过程中,曾遇到很多人的白眼,有的人还往他布袋中投入石块或者佛像,甚至遭人戏弄,他不作辩解也不以为意,过着“一钵千家饭”般居无定所孤身云游的生活。但是他却胸怀豁达、安贫乐道,常将自己化缘所得的东西,分发给那些需要帮助的穷人或孩子。

相传这位布袋佛像就是佛像的化身,以后寺院中的石雕弥勒佛像渐渐变成了,布袋和尚大肚子的形象,更有配楹联曰“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佛像弥勒应化人间的示现,具有慈悲、忍辱、宽容与乐观等象征意义,也展示着大乘佛教的普世情怀。将石雕佛像像置于寺院殿堂中,尽显庄严于诙谐,现慈悲于揶喻,一方面能让有缘接触佛法之人生欢喜之心。

更是为了让我们打开心胸去待人处世之时,能够从佛像佛像这些品格中得到启迪。不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够乐观豁达、荣辱不惊,少计较一些是非憎爱,多以责人之心责己,以宽厚之心待人,要记住大度(肚)容人,广结善缘。央美雕塑是一家专业从事雕塑定制的厂家,其佛像像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精雕细琢,采用真实造型,表现出弥勒佛的慈祥宏伟,把佛像的宽容慈悲传递给人们。央美雕塑的佛像像笑口常开,形象生动,塑造出祥和宁静的气氛,有着招财的意义,庙宇以及家庭的摆放也能给人们带来吉祥的护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