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正雄的铜雕作品题材范围不广,一些人物族群和他们的日常活动都是他创作的素材。例如︰讨海为生的渔夫、鹣鲽情深的夫妻、吟唱南管的老乐师、深情流露的母亲…陈正雄以他对周遭人物的敏锐观察力,雕造出动人的作品;也喜欢以乡土活动做题材,创作出不同的人像组合,尤其是五、六十年代的人物,例如︰龙崎文衡殿收藏的「南管吟唱,一群老乐师各有不同的表情,似乎诉说传统艺术的凋零,或许在唱出他们过去辛苦生活的岁月。

陈正雄用冰冷的铜雕,为这些生活在低阶层的族群做纪录,他的作品以老人作为题材最多,或许是因为他所居住的安平,年轻人都外出工作,留在地方的居民以老人占多数,在老人身上,他感受到岁月的流失,以捕捉老人们「喜、怒、哀、乐、悲、痛、愁」的表情,表达他内心对社会变化的感触。

在中国铜雕产生于商周,是以铜料为胚,运用雕刻、铸塑等手法制作的一种雕塑。铜雕艺术主要表现了造型、质感、纹饰的美,多用于表现神秘有威慑力的宗教题材。其造型多成威严粗犷、端庄沉稳之态,表现出坚实浑厚、富丽辉煌的质感。铜雕的纹饰主要为饕餮纹,或以动物头部造型,再以鸟、兽、虫、鱼部分形体组成抽象的图案来衬托铜雕造型。

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铜雕艺术品有︰西周的「伯矩鬲」,晚商的「司母戊鼎」以及汉代的「马踏飞燕」。铜雕的制作一般都要经过金属冶炼、锻造、雕刻、镀金、磨光、上红等几个重要的工序。运用最为广泛,大型佛像一般都要经过分件浇铸,然后衔接成一个整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