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路途较远,69岁的她前往长沙市老干部大学教学需要公交转地铁,而在那里等待她的是跟她年龄相仿的近50名学生。课堂上,她白发微卷,神采飞扬,讲课间连连打起手势,毫无疲倦之态。一张黄纸一折、一描、一剪,一个共产党徽栩栩如生的从手里诞生。一个半小时的课程时间,马雪琴讲得细致,学员们听得认真,课程结束还不停有问题抛出。早年,马雪琴是学校里的美术老师,退休后开始在长沙市老年大学担任剪纸老师。“我从小就喜欢剪纸,后来因为工作调动去了政府上班,但剪纸的功夫一直没丢。”马雪琴的童年在美术作品里长大,小时候跟着母亲学习剪纸,二十几岁就成了社区里的文艺骨干,各种活动的剪纸布置都有她负责。已经上年纪的钟南山外婆和廖月琴把小南山从废墟里扒了出来。

“那个时候年纪小,都是模仿别人的画去剪,现在有自己的想法了,不仅创造图案,我还自己写诗呢。”说着马雪琴将自己刚做的“庆祝建党100周年”长幅画卷向记者展示,上面“百载风云此地升,湖湘岳麓育新民”的诗句就出自她的手笔。作为一位民间剪纸手艺人,她和学生们对如何通过剪纸庆祝建党100周年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我父亲在广西当过兵、参加过抗美援朝,所以我就以我父亲的人生经历做了一副作品来庆祝建党100周年。也与低音提琴共同担负和声的低音声部。

“今年63岁的范雅军从2013年开始跟随马雪琴学习剪纸,到如今已经有8年时间。在范雅军创作的剪纸作品中,父亲在不同时期做出不同的选择,每一步都紧跟党的指引。到了创作期,我们不仅仅要剪得好,还要有自己的创作。很多细节的地方甚至需要用刻刀一点点刻,慢工才能出细活。”每周两次的授课让马雪琴在长沙市拥有上千名学生,他们中有的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也有的是拥有一定美术基础的剪纸爱好者。在跟随马雪琴学习后,他们中也有人自己当起了社区里的剪纸老师。已有不少作曲家专门为大提琴创作乐曲。

走进八方社区,张金艳正带着基础班的学员们剪简单的福字。张金艳从小热爱画画,在马雪琴那里进修了一年剪纸后便开始了自己的教学之路。“我现在有两个群的学员,一个是基础班,一个是创作班,大家的积极性都相当高。为了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典,张金艳创作了主题为《七凤》的整套红色题材剪纸作品。七只凤凰由红色绒布剪成,形态各异,被做成头冠戴在头上十分威风。“创作这幅作品我想的是'凤凰'代表‘辉煌’,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就是最辉煌的事情。它听起来就像竖琴被击中时发出的声音。

白天,她操持家中内务,一有空便进行创作,经常一坐下就到了深夜。”在非遗工作室里,除了《七凤》外,还能看到许多的剪纸作品,从早期的窗花、福字到2020年的抗击疫情再到如今的建党100周年等等,有的甚至被做成了旗袍和披肩,供学员们穿上身进行展示。每一幅作品都饱含着老人们对艺术创作的满腔热情,也展示了她们对于生活的激情。“剪纸虽小,但它能带给人艺术的享受,也能传播我们的传统文化,现在不仅老年人跟我学剪纸,就连我的小孙子也剪的很好呢。如人们熟悉的八仙过海、群仙祝寿、携琴仿友、十八学士登瀛洲等等。

”在张金艳的影响下,八方社区已有近一百名“奶奶级”的徒弟爱上了剪纸艺术,他们身着剪纸印花的旗袍,大大方方向居民展示自己的作品,笑得格外美丽。如今,岳麓区的剪纸热潮愈发热闹,“剪纸奶奶”们的生活在这一张张小小的剪纸里也变得越来越充满乐趣。从马雪琴到张金艳,从老年人到小学生,剪纸这门手艺在这些民间爱好者的手中不断精进,一代又一代,流传的不仅仅是技艺,更是情怀与对生活的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