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雕塑家在呼伦贝尔,历时5天,雕出“冰雪草原雄鹰”

追梦人 :谭恩,1972年生,浏阳官渡人,浏阳市当代雕塑研究院院长,中国雕塑家协会理事,中国城市雕塑家会员,湖南美术家协会会员,其作品《街舞》入选第十三届中国长春国际雕塑展并永久性陈列长春国际雕塑公园。
Date: 2022-01-29 08:09:30 | View: 276

浏阳雕塑家在呼伦贝尔,历时5天,雕出“冰雪草原雄鹰”

谭恩,1972年生,浏阳官渡人,浏阳市当代雕塑研究院院长,中国雕塑家协会理事,中国城市雕塑家会员,湖南美术家协会会员,其作品《街舞》入选第十三届中国长春国际雕塑展并永久性陈列长春国际雕塑公园。雕塑不仅仅是一件无声的作品,它放在一个地方,更应该是城市精神的浓缩与展示。”尽管已经从冰天雪地的内蒙古回到了浏阳,谭恩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还是一个“冷”字。也正是在那种零下32℃的极寒天气里,谭恩带领三名助手,花5天时间完成了首届呼伦贝尔草原冰雪艺术节的两件参赛作品《草原雄鹰》与《最高之喜》。

不锈钢雄鹰雕塑

11月中旬,谭恩突然接到了一个来自内蒙古的电话,邀请其参加首届呼伦贝尔草原冰雪艺术节。不过,有个前提是先提交创作思路,以此作为赛事选拔的重要依据。”在翻阅了大量资料后,谭恩将目光放在了草原人的这一精神图腾之上。雄鹰矫健的身姿无声地滑过蔚蓝天空,翼展搏击长空而奋进的翅膀,分明是矗立于苍穹的英雄。另外一件作品,则是一窝与之呼应的鹰宝宝,谭恩取名为《最高之喜》。

广场不锈钢展翅的雄鹰雕塑

11月27日,带着一套木雕小工具的谭恩来到了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比赛现场。“寒冷是最大的困难,12名选手只有我是没有经历过这种天气的湖南人。”因为没有在冰天雪地搞创作的经历,一步入比赛现场谭恩就感受到了挑战,“零下32℃的气温,尽管全身包得严严实实,没有几分钟,戴了厚厚皮手套的手便被冻到发麻。”按照自己的设计创意,谭恩带领助手们一铲一铲开始创作这只与众不同的草原雄鹰。

广场不锈钢雄鹰摆件雕塑

与石膏、水泥等材质不一样,这些用来做雕塑的白雪都是人工所造,材质非常脆。无法像其他材质再填充回去,谭恩所能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剥离一层重新雕刻。为了赶进度,谭恩和团队从早上8点一直雕到下午6点。2019年9月,全国美展雕塑展在重庆当代美术馆开展。在湖南选送的3件雕塑作品中,谭恩的《躬耕》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这是他第二件入选国展的作品,第一件是入选第九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的《冰上小旋风》。

广场不锈钢镂空雄鹰雕塑

最让人耳目一新的是,作品《躬耕》雕塑中的这名农人是由3000余个废弃的螺丝焊接在一起的,通过精准的比例和尺度控制、个性化的人物塑造,作品富于感染力地表现了新时代的新农村景象。一直以来,生活在乡村的谭恩对周边的环境特别看重,对能体现浏阳历史文化、乡土风情的人和事则更是关注。其实在今年上半年,一直在为全国美展做准备的谭恩已经准备好了两件焊接的雕塑作品,“总觉得不是自己想要的感觉。”外出散步的时候,谭恩无意看到了一名乡邻正在扶着耕田机劳作。

不锈钢雄鹰展翅雕塑

温润的泥土在犁尖下翻飞,耕田机突突地朝前开,阳光打在农人的身上,一切都是那么的生动自然。在材质上,他选择的是学院派不常用的表现手法——焊接。从平时收集的材质里,谭恩选择了以螺丝作为创作主材料。一个接一个螺丝焊接起来,这也意味着对人物的曲线把握要十分到位:”3000多个螺丝连接在一起,一个辛勤劳作的农人也就栩栩如生地出现在眼前了。按照耕田机的模样,谭恩再次用废弃的各种零件“复制”了一台。“入国展确实不容易,湖南初选七件作品最后只留了三件。

大理石雄鹰雕塑

”说起《躬耕》,谭恩的话语里还是有些自豪,“能将早已流淌在血液中的浏阳精神和浏阳特色融入作品之中,这也是我所看重的灵感获得方式之一。大溪河蜿蜒而过,临河的灰瓦小楼脱胎于曾经最古老的院落和吊脚楼,这一切让少年时的谭恩以自己独特的审美来打量自己周边的环境。随后偶遇湖南师大艺术系的孙泉教授,那雕刻刀下的至柔至刚更是让他着了迷。从20岁到45岁这25年间,对于谭恩来讲,是他的“雕塑长征”之路。

他先后入四川美术院雕塑系、天津美院雕塑系、中央美院雕塑系等高等院校如饥似渴地学习基础知识,从中吸取艺术巨匠们的高超技艺,使他的雕塑创作达到了一个新高度。2012年,其作品《街舞》入选第十三届中国长春国际雕塑展,作品永久性陈列长春国际雕塑公园,这也是湖南唯一入驻的作品。《街舞》一举成名后,谭恩的作品开始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喜爱,淮阴、西宁、庐山、湘潭、芜湖等城市也屹立着他的作品,如作品《刘守玟》《风雨无阻》《茶姑》《吴昌硕》等。

相关图片

相关资讯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