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多年以来,文化广场一直是长春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一提起文化广场,长春人最先想到的就是太阳鸟等广场雕塑、碧绿如茵的草地,还有蔚蓝天空中的五彩风筝。而对于文化广场的雕塑,市民们虽然十分熟悉,却很少有人了解其中的内涵,下面这篇文章将为您详细解读。长春文化广场的太阳鸟和其他雕塑组成的《时空雕塑》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表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理念,是长春市的重要人文景观。《时空雕塑》在2004年由文化部、建设部联合组织的第三届城市雕塑成就奖评选中获优秀城市雕塑奖;阿波罗的圣鸟——雪白的乌鸦发现并来报告了消息。

在2009年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委托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对新中国60年城市雕塑总结评审中获提名奖第五名。1996年,长春市政府对当时的地质宫广场进行改造建设,并将其改名为文化广场。有关部门根据文化广场的总体设计要求,向全国各大美术院校、雕塑机构征集雕塑方案。经过专家认真评选和市领导反复评议,1997年1月,以中央美术学院创作室名义提交的方案中标,雕塑确定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守仁和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贾濯非联袂创作。或是从越冬地返回营巢地的季节性现象称为鸟类迁徙。

李守仁和贾濯非创作的雕塑主题为《时空雕塑》,立意深遂。广场的中心,以太阳鸟、月亮为核心主题,在空中塑造了一只由东方升起、自由飞翔的,经过艺术造型处理的金色大鸟——太阳鸟。太阳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金乌”的象征,用来表现时空生生不息的精神和浩瀚宇宙的无穷变幻。太阳鸟下方地面上,站着一个男人体塑像,名为《昼》,面对南方的天空,像是面对太阳高喊,赞美太阳给予自然与人类的温暖与恩惠。男人体塑像的动作和神态是人性初期的状态,强壮、激情,迎接太阳、追求光明、创造生活,表现阳刚之美,象征白天。最小的鸟和最小的鸟卵:许多人都知道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类。

太阳鸟北面是喷水池,池中的《水中月》雕塑采用浅线刻的表现形式,在一块圆形的石料中心雕刻着蟾蜍图案,周围配刻嫦娥、玉兔和桂树,表达关于月亮的美丽神话故事。水池南侧有一尊横卧的女人体雕像,名为《夜》,安静而朦胧。女人体雕塑是对夜晚、月亮的人性感觉的整体象征,恬适、安详,表现阴柔之美,象征夜晚。《时空雕塑》为广场四周设计了春、夏、秋、冬四组雕塑。《春》的主题是将一位青年母亲和怀中的孩子作为春天大地及大地上万物复苏的象征,冰雪消融,一片生机;鸟类以及大部分哺乳动物都无法携带椰子果实。

《夏》的主题是将一位热情的姑娘作为夏日阳光雨露的象征,万物竞相蓬勃成长;《秋》的主题是将一位体态丰满的中年女性作为丰收的象征,秋高气爽,金染大地;《冬》的主题是将一位头发胡须银白、神态安静慈祥的老人作为冬日北方大地的象征,冰封雪飘,宝藏在室;《时空雕塑》在创作过程中,经过多次修改完善,饱含着创作者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