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或是灵感缪斯、或是创作者,女性在艺术等创意产业中一直担任着重要角色。不同时代的女性形象,甚至能成为一段段历史中人文精神起承转合的关键标志。这也使时尚产业对女性议题的创作和讨论,一直热衷于从庞大的艺术体系中汲取灵感。在女性议题大爆发的时代背景下,面对全球范围数不尽的艺术瑰宝,时尚产业似乎取之不竭。但着眼当下,作为从艺术领域和女性群体获益最多的时尚产业,如何真正利用好艺术的养分,持续为当代女性带来从形象到审美、从独立精神到自我价值等多维度的影响,而不仅仅作为一种传播策略或参照作用?

基于此,2001年诞生于意大利米兰的奢侈品牌,1月8日在北京举办的首场学苑,就在当下这个女性议题大爆发的时代,带来了一种解答方式。“学苑标志着品牌发展进入了继产品、文化建设之后的第三阶段,大家因为聚到了一起,但在学苑,品牌在某种程度上消失了,更多女性在这里可以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从但丁、彼特拉克、乔万尼等文学巨匠,到家喻户晓的文艺复兴三杰,不论是文学或艺术领域,意大利一直在世界拥有着举足轻重的话语权。其中从神权到人权的人文主义精神转变,女性意识的觉醒,更对传统社会规范、性别平等议题,带来关键性的变革。

2001年诞生于意大利的奢侈品牌,自创立之初一直与意大利文化艺术紧密连接,并以极简、现代、优雅的时装作为载体,呈现具有独立精神和自我价值的女性形象。1月8日,以“看过世界更懂美”为主题举办的首场学苑,便是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与自由主义为内核,邀请6位在艺术、建筑、摄影等领域取得非凡成就的女性代表,通过从文艺复兴贯穿至21世纪的环节,在不同历史片段和艺术形式中呈现女性力量的多元复杂性,为更大范围当代女性带来启示和影响;并通过人文肖像摄影和体验工坊活动,进一步体现本次学苑为女性打开一扇窗的“”理念。在1月8日上午首先拉开帷幕的环节,担任主持的《三联生活周刊》主编助理、三联中读执行总编辑贾冬婷说道:

“文艺复兴的一大核心是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在人性的复苏中,女性也不甘只作为沉默的阶层,在堪称文艺复兴宣言的《十日谈》影响下,女性意识开始觉醒。”作为首位分享嘉宾,艺术史学者、作家张宇凌,以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威尼斯画派代表画家提香·韦切利奥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为切入点,就“男性凝视”和“女性凝视”的社会性别意识演变,展开了有关审美权利平等的探讨。

“这幅画展现了女性美丽丰腴的身体和姿态,满足了男性观众的观看感受,因此提到男性凝视时,这幅画总被提及。不能说提香在创作这幅作品时,没有满足男性凝视的企图。”这幅《乌尔比诺的维纳斯》被称为历史中回应男性凝视的代表作,并在此后启发了无数后人,包括马奈的《奥林匹亚》等,“当我们在凝视画中女性时,她也在回看。”分享更多反映男性凝视的作品时,张宇凌也提到在越来越多艺术作品中,女性也在表达她们的反抗力量,“就像大家所熟知的《奥林匹亚》,她有力量,她冷漠、拒绝,她不再是一个迎合的表现。

”通过不同历史时期绘画作品中有关男性和女性审美权利的均衡,也让在场所有嘉宾进一步意识到,艺术不仅是美的呈现,更代表了性别审美平等的社会转变下,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力量的崛起,张宇凌说道:“当两种审美的交流、两种凝视的是均衡的时候,‘被看’就代表着被关注、被审美,才能成为一件互相给予动力、愉快有趣的事。”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戚山山,则通过职业成长经历展开了一场“用建筑打开感知力”的女性议题。

作为女性建筑师,戚山山提到自己也曾经遇到一些被社会定义的性别困境,比如很多人在介绍自己的时候,会添加上“美女建筑师”、“哈佛美女建筑师”等限定词。“我们有足够自信与男性同台较量,同时我们也珍爱‘女性’特有的质感,我们的身体、身份能为我们带来很多能量。我从小学习舞蹈、钢琴、参加女子垒球队,这些都触发我对身体、空间的感知力。”除了对弗朗切斯科波洛米尼的圣卡罗教堂等伟大建筑作品的感知,戚山山也提到作为一个女性观者的感知能力,比如每次看到南迦巴峰等“此生无憾”的奇观时,她都能感受到强大的自然和无限的能量。

但她发现,身边很多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旅行对于他们来说不是拍照、就是匆忙赶往下一处,面对千年一遇的奇观,越来越多人在默默选择视而不见。“我意识到,真正在看风景、与神山壮景对话的没有几个人。或者说人们已经普遍失去一种看得见的能力”,戚山山在环节说道。因此从松赞来古山居、安之若宿山等作品,作为建筑师的戚山山一直希望能通过自己对身体、空间的感知力,帮助更多人在建筑和空间中获得“看得见”的能力。而这也与本次学苑“看过世界更懂美”的主题不谋而合。

此外在环节,艺术家、中央美院雕塑系教授姜杰,制片人、壹心娱乐合伙创始人陈洁,以及摄影师、艺术家冯昱,分别就不同历史片段的艺术作品呈现出不同的女性精神面貌,并透过她们在雕塑、电影、摄影等不同领域的职业经历和生活经验,向在场嘉宾分享着当代女性力量的多元复杂性,为更广阔的女性群体带来启发。作为最后一位分享嘉宾,中国时装及生活方式意见领袖晓雪,在中以“一件衣服:优雅的艺术”为主题,回忆了在事业与家庭等成长过程中,那些有着深切接触的时装,所记录的自己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故事和体悟。她认为这些具有深刻意义的衣服担当着“第一张名片”、“生活的纪录片”等等重要的角色。

6种不同的女性精神面貌,6种职业生涯和成长经历投射出多元复杂的女性力量。基于此,作为受益者的当代女性,在这样一个新世界中获得知识输入和精神力量的同时,也顺势成为品牌更具象、更具当代性的载体,不失为一次女性美育和品牌经营的双赢之举。那些来自文化投资、时尚艺术等不同行业的女性,就成为了一组最具代表性的群像,她们乐于从艺术与文化知识中获取更高的生活品质、审美智识。在活动当日体验工坊和人文肖像等环节,除了拍摄和体验本身,她们也热衷于谈论与之相关的生活状态和人生经历。

未来,学苑还将作为一年一度的品牌活动,进一步形成线上线下持续推广计划,在青岛、杭州、广州、成都、西安、上海等中国十余个城市,继续深挖主题,每月在不同城市举办有关艺术、美学的社群体验活动。让学苑的影响力渗透到各个区域,形成一个标识性品牌。“未来会在不同城市长期做很多小型的,针对某一个具体的话题深入探索。除了的意大利文化基因,比如在杭州或成都,我们也会结合当地的城市文化特色。
”作为在中国举办的首场学苑,既在艺术与时尚之间找到了一种全新的融合方式,也在女性议题大爆发的时代,通过聚焦艺术和美学展开一系列知识分享和体验工坊,为当代女性在事业与家庭以外打开一个新世界。这也是从时装本身到文化艺术项目中,一直坚持的核心理念“”,并在无数个知性、内敛,以温柔内核驾驭生活、具有独立思想和自由灵魂的身上得到呈现。就如最具品牌美学标识的和,便是对意大利米兰这样一座充满艺术氛围和创造力的城市面貌的呈现,其中就诞生于意大利米兰’的创意中心,并由此得名。
作为女性名称,在古希腊文中有着勇敢、韧性、气概等美好寓意,创意总监认为体现了的两个元素:简约和优雅,“流畅的结构,以不同面料多元演绎,在每个季节,每个场合都能给予女性以温柔力量。”在最近几季新系列中,也在坚持着的意大利基因、以及的生活美学,通过经典大衣、套装等更丰富的品类,为品牌美学增添更加明快流动的色彩,以及西装和裤装等更加干练灵活的组合形式,体现当代语境下更加多元复杂的女性特质。2021年3月1日,在位于蒙特拿破仑大街15号的中发布的2021秋冬系列,特地邀请了摄影师——被誉为“摄影界的拉斐尔”的合作拍摄。肃穆柔和的经典廓形与硬朗的细节结构,纺织物的原始色彩与象征独立自由的明亮色彩,辅以摄影艺术展的形式在展出。
同样的艺术呈现形式,也包括2021春夏系列以“”为主题,由意大利空间设计大师操刀设计的全新展览形式;在时装、时装秀,以及首场学苑以外,作为时装品牌的艺术成就和投入,也能从创立以来长期坚持的文化艺术合作项目,并将品牌业务拓展至更广阔的艺术设计和生活方式领域的经营策略得到体现,包括全球首家集高端餐饮与奢侈品零售为一体的品牌空间、联合意大利家具品牌推出的生活方式系列“”、以及全球旗舰店中的艺术概念空间等。
“在米兰拿破仑大道15号的中,有一半面积的展览区域是不做零售的。我们会把每一季的主题公布给米兰当地的艺术和设计院校,年轻的艺术家们会根据每一季的主题进行创作,经过选拔的作品会在一层的展区进行展览。”此外何知非也向透露,品牌正在酝酿即将与美术馆展开的合作,未来将向更多年轻的中国女性艺术家提供支持。去年6月7日,品牌也曾在中揭幕了与欧洲极简主义建筑之父的合作限时展,同时在中国大饭店举办了“”系列影片第一部“a:在开幕之际,也曾与米兰布雷拉国家图书馆联合举办音乐会,回溯意大利古典文化艺术。
自2017年起,每年时装秀结束,都会对布雷拉国家图书馆进行捐赠,致力于这座历史殿堂的修缮、及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2018年9月,为庆祝大中华区旗舰店在北京王府中环的正式落成,在王府中环蛇形美术馆重现2019春夏时装秀同时,也推出了与品牌理念一脉相承的“镜生象外”主题艺术展览,以影像创作的手法表现品牌从匠心工艺到传播内容中“”的核心理念。
正在以一脉相承的文化艺术策略,为越来越多女性带来启发和影响,呈现出更加多元复杂的当代女性精神面貌。而刚刚在北京落下帷幕的首场学苑,也将成为品牌“”核心理念的全新起点,随着在中国更多城市铺陈开来,或许正如大中华区副总经理何知非所说,在某种程度上品牌消失了,越来越多女性在学苑看过世界后更懂美后,运用来自的能量铸造一个崭新的女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