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纪录片的创作受苏联“形象化政治”的影响,一些思想性强、富有教育意义的作品,一直是启迪人们心灵的形象化的政治教材。中国纪录片发展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电影纪录片的诞生开始,其创作理念主要是“教化与指导”——真实质朴的画面配以娓娓道来的解说,成为那个时期纪录片创作的主要形式,《雕塑家刘焕章》就是这类作品的代表。故是跨油画、电影、纪录片三种文化。
纪录片《雕塑家刘焕章》是一部具有拓荒意义的纪录片,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理由:1981年,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美术馆联合举办了刘焕章雕塑作品展览,展出的作品有四百多件,在美术界十分轰动。据说在当时,近三十六年来,举办雕塑个人展,这还是第一次。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纪录片。
其次,刘焕章是我国最早走出概念化说明性雕塑的、充满传奇色彩的雕塑家。他的作品感情饱满,气魄雄浑,以朴实自然见长,并博采约取,批判吸收,形成了自己大块面、大线条、一目了然的“刘焕章风格”。非常高兴湖南卫视、芒果TV能策划这样一部关于眼健康的纪录片。
在当时的纪录片中单个人物的记录并不多见,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又是一个拓荒之举。如此厚重的人物,加上处在刚刚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新现实主义不仅在记录的手法上开始大量使用同期声、长镜头,而且在对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理解上有了新的突破,不再是特殊环境下的英雄和模范,而是从人们生活的原生态,用小角度以及小人物来描述展现人们的生存状态,在这方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关人的认识与描写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古代叙事和现代场景的交叉剪辑与失衡的比例使得影片最终的呈现效果更像是带讲解的历史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