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夜城主当代画家罗中立,以一幅《父亲》油画作品,名声大噪。虽然《父亲》是一幅半身肖像画,但是画面中,憨厚纯朴的父亲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而且充满了浓重的“年代感”,无论男女老少,只要站在这幅画面前,静静欣赏,心弦都会被触动,思绪会漂浮到画中人物的那个年代,就连陈丹青都感慨:“没有人可以画出这样令人深刻的父亲形象,而罗中立做到了,也没人可以超越他对父亲形象的描绘。”父亲然而正是因为《父亲》形象太令人深刻,以至于罗中立几十年来创作的其他油画作品,都没让人记住,或者说观赏者对罗中立的记忆,一直停留在他笔下的那幅《父亲》油画,因此有人调侃,“罗中立是凭借一幅画,吃一辈子的画家,一生就只有一幅成名作。

”事实上,并非是这样,罗中立的画风不是呆板单一的,他除了描绘纯朴憨厚的人物形象之外,还擅长刻画赤裸裸的人体油画;罗中立不只会写实,还能抽象,他的创作风格是非常宽的,而且也不缺乏深度。只不过,罗中立笔下的女性人体油画,几乎都是抽象风格,可以看作是抽象中的表现主义或者说先锋派,总之人物的形态造型略显夸张,人物形象与美无关,但体态丰腴,尺度也够大,奇怪的是,画中的女性虽然奇丑无比,但是不令人反感,我时常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人物的身体比例协调对称,画家没有把线条扭曲,还有就是色调也厚实,就好比人体雕塑的那种样子,因此不令人反感。

罗中立油画《过河》问题来了,既然是抽象风格,为何画家不设法扭曲线条、打乱色彩笔触呢?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第一,画家有意让画面保留写实元素,毕竟写实更能体现人物的真实情感情绪;第二,有史以来的画家笔下的抽象画的线条扭曲、色彩笔触被打乱,而罗中立不愿意盲从,他要立自己的风格特征;第三,如果将色彩笔触打乱,线条扭曲,这样就无法鲜明地体现出人体雕塑的样子,毕竟线条扭曲、色彩笔触凌乱的抽象画,其空间立体感是几乎没有的,抽象画都放弃了透视效果。

罗中立油画《春眠》还有一个问题,写实人体油画要比抽象人体油画美多了,为何罗中立要把人体“抽象化”又保留一丝丝的写实元素呢?首先是画家的传统思想观念作祟,他认为人体油画太写实,这带有情色意味,更何况人体还那么丰盈;主要是因为画面存在写实元素,对人体结构的设计是写实手法,也就是轮廓是规范严谨的,内在空间是凌乱的,整个画面,写实与抽象的比例应该是1:99吧,所以用“怪诞”两个字来形容画作的画风,其次从人性哲理的角度,去欣赏罗中立笔下的人体油画,我们就不会计较画风是否怪诞了,而是认为画家之所以这样表现人物形态特征,那是因为在画家眼里,人体只要通过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就已经不再是纯粹赤裸裸的人体了,而是人体艺术,任何人都应该尊重,对人体艺术要有敬畏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