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代位置)武侯祠位于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三国的历史在中华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但是这一时期给我们留下的精彩故事,我们知晓的著名历史人物,后世围绕它留下的卓越的精神财富,是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与之相比。接下来我们将从大门进入,依次参观三绝碑、刘备殿、诸葛亮殿、惠陵等景点。

其实,最早这里并不是“武侯祠”,而是给蜀汉皇帝刘备修建的陵寝:刘备死后葬在惠陵,为了方便祭祀,旁边又修建了一座规模较小的庙宇,世称“先帝庙”或者“惠陵祠”。而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武侯祠”,原本是在今天的成都通惠门一带,建成日期在公元4世纪初,因为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侯”,所以纪念他的祠堂被称作“武侯祠”。到了明代,蜀王朱椿认为武侯祠逼近先帝庙不合礼制,“君臣应为一体”,将武侯祠并入先帝庙作为配祀,形成前庙后祠的格局,统称“汉昭烈庙”。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新景点“桃园”,取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意思。新景点这个提法是相对始建于公元223年的惠陵、汉昭烈庙而言。武侯祠有着1700余年连续不断的名胜古迹和景点开放史,这在全世界也是不多见的。它众多文物是在这开放过程中,由游客创造和逐渐积累的,我们所在的“桃园”景区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修建的目的除了供各位休息以外,也是在游览完古迹之后有一个反思三国文化中结义文化的场所。

雅安产的红色花岗岩、大凉山产的墨玉石,利用巨石的天然造型,大刀阔斧,略作修饰,以大写意手法用红、白、黑三色石料精心雕塑而成的刘关张三人塑像。这组塑像远看是石,近看是人,其表情、神态惟妙惟肖,生动传神。请各位游客仔细观察,白色的刘备端坐于中,面色凝重,似在虔诚地默念誓言,祈祷上苍保佑汉家江山;红色的关羽居于左侧,手捋长髯,身形微侧向刘备,似在默记兄长“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嘱托;黑色的张飞居于右侧,双手抱拳,拱手倾身,似向兄长们表示,必不负桃园的兄弟情义。

雕塑家巧妙地用不同颜色的石料来表现人物的形像及性格,仁厚的白色刘备,忠义的红色关羽,勇而莽的黑色张飞,色泽与人物在小说中的形像及性格是相吻合的,我以为正是这组石雕的成功之处。这种借石块天然形态略作艺术手法的叫修斫,自古有之。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关张结义是第一个故事,小说的基调也顺着这个故事定格为贬曹扬刘。在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是他们人生的转折点或者说是新的起点。桃园结义后,刘、关、张三兄弟都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最初的盟誓。

当关羽离开曹营,千里迢迢赶到古城与兄弟相聚时,张飞二话不说,挥矛便搠。原因很简单,他认为关羽“背了兄长,降了曹操,封侯赐爵”,是“无义”之人,“今又来赚我!”直到二嫂告诉关羽前后经历,张飞才大哭,参拜了二哥。小说中张飞的莽撞,实是借助误会表彰他对桃园之义的忠贞。刘备也曾以“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的道理劝慰两位贤弟,令关、张二人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所代表的同心协力,救困扶危的精神不知感染了多少热血男儿。

”桃园兄弟所结之义,结的是忠义、道义、信义,行的是仁义、忧国忧民的大义,所以人们认可他们,赞颂他们,崇拜他们。这种结拜一直延续了几千年,至今还被有的人传承着,这种中国古代社会的结社方式,成为中国民俗中的十分普遍的现象。其实,《三国演义》的描述与真实的历史有些出入,在正史中没有任何关于三人结义的资料。所以,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桃园结义.极有可能就是文学作品的一次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