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唐、五代,尤其是隋唐两代宫殿建筑和碑石墓志空前发展。所用砖瓦,在纹饰方面,与以前的秦代相比,却大有逊色。唐代砖雕比较突出的是1978年河北洛阳发现的修定寺塔。清末年间,修定寺已经毁掉,只留下唐塔残高9.5米的塔身。从修定寺遗址和碑文记载来推断,它并不是用来埋葬高僧骨灰和遗物的和尚塔,而是建于寺内中轴线上供人参拜的主体建筑。根据历史文化和名人生平故事设置悬念和兴趣点。

单层方形的修定寺佛塔,用菱形雕砖饰面,各种形式的花砖计有3775块,嵌砌面积达300平方米,没留下一处空白。四隅亦装马蹄形团花角柱,两侧加滚龙攀缘副柱,自檐部起整个壁面如同覆垂的一幅华丽的大幅幔,每一菱格一个单元,图案包括道人、菩萨、武士、童人、胡人、天马等共有72种。感受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实文明追求。

位于塔檐以下四壁,为一排天幕、华绳、流苏间以莲花,其下则构成为竖菱形,作鱼鳞式排列,每一菱形内的纹样又有多种变化,如人物、动物、花卉等。人物中有武士、童子、舞人、胡人、力土和不属于佛教的真人、仙女、魔师;动物雕塑中有象、狮子、龙、虎、马等等,每一个菱形内的图像都不相同。城市景观雕塑与城市建设及历史文化的联系说起城市美化建设。

而这些人物、动物,都有繁复的卷云相衬托,形成整个壁百光彩绚丽、灿烂夺目的效果。另外,在塔的南面,有拱形塔门,门左右的护法金刚力土和青龙白虎等,也是雕砖镶成;这些雕像,形象生动逼真,实为不可多得的唐代砖雕艺术佳品。从唐塔雕砖人物的形象来看,除了力士、飞天、胡人等形象外,还嵌有纯属道教的三清的形象,这“证据”说明当时佛道是合流的。建水是个很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

到了宋代,墓砖雕刻较为普遍,不过这种砖雕技术与以前的模制不同,而是直接用砖雕为浮雕,或半圆雕的人物,镶在四周墓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