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解锁天河城市公共艺术

南樱表示元旦花了1天的时间,完成天河商圈互动艺术装置的打卡路线。实际上,像CiCi、小欧这样忙碌的年轻人在天河商圈数不胜数,城市公共艺术对他们来说不是一个虚构的概念,而是日常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心灵启迪与治愈的良药。据资料显示,广州是内地首个对城市公共艺术作出规范的城市。
Date: 2022-02-02 12:19:43 | View: 132

2022~解锁天河城市公共艺术

刚刚升级为二宝妈妈的“90后”小苑说,“今年元旦我计划带着大宝二宝悠闲地逛逛街,看看展,商场室内活动是我们优选”。25岁的南樱是一名办公室文员,每逢假期她都会拿着微单相机拍摄广州的日常景色。她说,艺术装置是她近年特别偏好的素材,“我觉得有功能性互动性的装置最吸引人,比如能引起集体回忆的跨界IP展就不错。”南樱表示元旦花了1天的时间,完成天河商圈互动艺术装置的打卡路线。如今,像小苑、南樱这样的新生代消费主力群,对具有仪式感的节庆日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计划,其中尤以“艺术导向”的体验最受青睐。同时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艺术形式介入到城市空间。

铜雕公园奔跑人物雕塑

艺术不再是高冷范,商场化身最接地气的城央艺术博物馆,不仅有逛街“转角遇见艺术”的惊喜,还能提供与艺术作品近距离的体验与接触。据银联大数据显示,广州市民购物体验倾向于选择品牌商圈和超市,消费人群占比达845%。对此,VT101维多利广场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近年也聚焦通过空间利用以及艺术装置来打造夜经济亮点。“商场不再只为购物存在,而发展成为城市休闲和社交空间,应该是商场未来的良好转变。”曾是天河商圈重点项目负责人,广州举仨月百货有限公司主理人Shally说,艺术、互动、装置都在为人们提供一个又一个走进商场的理由,也让商场重新成为一个重要的生活场景。广州城市艺术周创办人翟月认为,商业和艺术的结合是一种多方共赢的事情,“首先是对公众来说,有了更多的渠道去接触艺术,同时对于艺术工作者来说,有了展示自己以及创作资金的支持,对于商业体来说,也是自身品牌价值的升级以及营商环境的优化”。以城市雕塑为龙头掀开了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的建设大潮。

晚霞红麒麟石雕

所谓城市公共艺术,是指公共空间内的雕塑、壁画、城市家具等有艺术价值的城市公共艺术建筑物。实际上,在今年广州城市的公共空间里也涌现了许多“艺术作品”,它们悄然布局在市民日常生活的熟悉空间中,于城市的审美与人们的心灵,都发挥着奇妙的功效。在广州就读大四的小欧今年在珠江新城某设计公司实习,他说,以前会有一种“大型雕塑都是摆设”的刻板印象,当自己身居其中才开始感受到它存在的特殊性,“作为从事设计行业的学生,我觉得更多是一种心灵启发。城市雕塑作为一种公共艺术获得了自身发的展舞台。

黄继光铜雕半身像-公园名人著名抗战英雄人物雕像

”CiCi是从事公关媒体工作的“90后”,朝五晚九是工作常态,“每次下班路过ICC看到‘洋葱头’,我都会不自觉笑出来。”她说,尽管天河北商圈很繁华,但半夜三更下班时难免觉得寂静,抬头能见到这样的巨型雕塑,莫名被温暖包围,“喜欢这种很直接,很治愈的视觉感。”实际上,像CiCi、小欧这样忙碌的年轻人在天河商圈数不胜数,城市公共艺术对他们来说不是一个虚构的概念,而是日常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心灵启迪与治愈的良药。中外城市公共艺术建设投资政策对比研究课题成果表明。

景区玻璃钢彩绘寺庙供奉三圣雕塑

或许我们看到一些城市艺术装置时会发出疑问,这个是什么意思?翟月说,“对于市民来说,我们去欣赏艺术作品,其实就是一次和自己内心对话的过程,我们在欣赏过程中,如果作品的内容能够引起自己的共鸣或是感受,这就相当于完成了一次有意义的交流。”对此,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杨一丁也表示,市民在假期里寻访和观赏城市中的公共艺术作品,是很有品位的生活方式。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乔迁分享了公共艺术与区域文旅发展的话题。

公园历史名人清朝医学家叶天士纯铜雕像

他还建议,在欣赏作品形态和拍照留影之余,还可对作者的作品寓意、创作观念、相关流派风格的相关知识加以延伸了解,使自己对作品的体验和解读更加深刻和富有内涵。据资料显示,广州是内地首个对城市公共艺术作出规范的城市。2019年发布的《广州市促进城市公共艺术建设发展暂行办法》中指出,由政府投资的三类新建建设项目应配置城市公共艺术建筑物。业内认为,不论是政府投资项目抑或商圈自发性构建,城市公共艺术的氛围在广州已然形成规模,潜力无限。虽然至今我们仍然不能给出一个有关公共艺术的定义。

不锈钢奔向世界广场雕塑

“城市公共艺术归根结底为人服务,其抽象的造型或者夸张的结构,能造成一定的视觉冲击从而在人们心中形成印记。”Shally在采访中表示,甚至某些“矛盾”的撞击也是引发人们对常规的醒觉从而提醒大家跳出日常去重新认识和审视当下,她认为这些尝试都是值得肯定的,并且应该更宽容地去拥抱它们的存在。针对公共艺术作品的本身,翟月指出,能称之为“公共艺术”,必然不是纯粹一件雕塑或是装置作品,其中一定要具备文化性、地标性和话题性,要能相对持续地成为一个媒介载体&营销介质,使商业体的运营者能拿此来可持续地“说事儿”,可持续地引起受众的关注和互动,拉近商业与文化的关系,拉近商业体和服务对象的关系。在翟月看来,可持续性与可互动机制,是未来城市公众艺术需要考虑的关键。广场不锈钢雕塑作为一种环境的公共艺术。

不锈钢五环运动雕塑

此外,杨一丁建议,市民也可在日常闲暇有计划地安排参观各种类别和主题美术馆和博物馆,“艺术审美与鉴赏习惯是可以通过时间慢慢培养的,在广州,不妨学习如何在平静舒缓的气氛中,细致体味艺术和文化的趣味与价值。

相关图片

相关资讯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