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好共治同心圆

2021年开始,常熟市辛庄镇以“党建引领、同心聚力,共建幸福村庄”为目标,积极探索推广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新经验、新方法,在已建成“千村美居”的乡村点位试点推行“宅基管家”治理模式,初步形成私人区域自我维护、公共区域轮值维护的良性循环,村庄资源共建共享共治迈入崭新阶段。
Date: 2022-02-06 13:12:53 | View: 133

画好共治同心圆

2021年开始,常熟市辛庄镇以“党建引领、同心聚力,共建幸福村庄”为目标,积极探索推广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新经验、新方法,在已建成“千村美居”的乡村点位试点推行“宅基管家”治理模式,初步形成私人区域自我维护、公共区域轮值维护的良性循环,村庄资源共建共享共治迈入崭新阶段。在“宅基管家”试点与推广过程中,辛庄镇司法所主动服务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融合“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和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主动对接、因地制宜,推出法律服务赋能“宅基管家”行动项目,全力办好法治惠民实事,厚植基层治理的法治力量。

公园下围棋的古代人物小品铜雕

以“大家讲莊”议事平台为基础的张家桥村,围绕村庄长效治理、星级文明户评比、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等方面开展协商议事,形成了“一议二评三激励”工作机制,使村民自主整治、自我管理、邻里互助、邻里监督成为常态。洞港泾村则以一张网格、一支队伍、一份细则“三个一”为抓手,通过动态参与、轮流行动来提高村民参与自觉性,切实解决乱堆放、乱停车、乱晾晒等问题。

不锈钢化石景观雕塑

金荡村推出“金管家”服务,“管家”在第一时间回应宅基上的矛盾纠纷、社会治安、民生服务等群众需求,在村委和村民之间架起联络的桥梁。通过“宅基管家”项目的实施,为村庄长效管理开支“减负”,以金荡村景家巷宅基为例,长效管理方面的村级投入可以从户均6000元降到4000元,减少近三分之一,通过“宅基积分制”让村民得到了实惠,让村委会减少了开支,更让基层长效治理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辛庄镇司法所将法律服务的终端和触角延伸到每个基层站点和自然宅基,并推动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资源入驻“宅基管家”,进一步拓展法律服务内容、丰富法律服务产品,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米”。

人物弹奏广场人物铜雕

为了让“法律明白人”融入基层治理工作,辛庄镇司法所找准“法律明白人”培养与村民自治、法治乡村建设的契合点,将“法律明白人”与基层网格信息员、“管家”、乡贤等一体推进。今年7月,在桃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正式启动法律服务赋能“宅基管家”项目,引导村法律顾问和“法律明白人”积极参与村日常事务和矛盾化解工作。通过“身边人影响身边人、身边人带动身边人”,引导广大农村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和行为模式。在试点实施“宅基管家”治理模式起始阶段,辛庄镇司法所及时组织法律顾问对指导员、“管家长”和“管家”开展法律知识培训,从中挖掘了一批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法律素养的“管家”,并通过培训、考试、公示、发证等环节,培育“法律明白人”6人。

城市不锈钢社会主义价值观雕塑

辛庄镇司法所注重把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作为工作落脚点和关键点,并充分发挥文化阵地、服务宣传在法治乡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深入开展各项法治工作,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在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打造一站式平台,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等基本法律服务。以“一村一韵”为准则,借助“千村美居”建设,按照“法治”和“街景”相结合的思路,着力打造乡村法治文化阵地。

高墩中式石雕灯笼

通过法治墙绘、法治长廊、法治礼堂、法治雕塑等多种形式,先后建成张家桥村“法治光影路”、合泰村“法润合泰”主题游园、辛中村“思法长廊”法治轴线等多个法治阵地,实现普法阵地村村开花、处处可见,真正把法治文化送到了村民的宅基上。开设“有事好商量”“大家讲莊”“吃碰头”等镇村两级议事平台,进一步引导大家参与到村级事务管理之中。村民们经常聚在“援法议事亭”等场所聊家常、话村务、提意见,议出了村庄“美丽新风貌”。注重发挥村规民约在基层治理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帮助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等自治规章,加重人居环境治理比重,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村规民约10余条,让自主整治、自我管理、邻里互助、邻里监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真正实现乡村有效治理。

不锈钢空缕球公园景观雕塑

相关图片

相关资讯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