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简明陶瓷词典》将“造型”解释为“根据生活要求,利用不同的工艺材料,采用相应的工艺技术,设计和制作具有审美价值的陶瓷器皿样式”。《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造型”的解释是“创造物体形象;造型艺术,是指“占有一定空间、构成美感的形象,使人通过视觉来欣赏的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也叫美术”。《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称造型艺术是“以一定物质材料和手段创造的可视静态空间形象的艺术,包括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设计、书法、篆刻等种类。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当代抽象表现手法融为一体。

它通称美术,是对美术在物质材料和手段上的造型艺术把握”。《辞海》称雕塑是“造型艺术之一,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陶瓷雕塑是雕塑艺术门类的一种特殊造型形式,古往今来,它因选择陶瓷材料灵活应用,通过不同的造型表现社会生活真实的场景,在社会上、在历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地位,因而其在艺术领域独树一帜。从中国古代秦砖汉瓦、陶俑瓷塑、雕塑彩瓷,至当代雕塑性陶艺均能显现出陶瓷雕塑的无限魅力。陶瓷雕塑的造型,必须使用一定的物质原料并通过一定的工艺制作过程才能完成,而物质材料和工艺制作也总是对陶瓷雕塑的造型起某种制约作用。因此艺术家在创作时必须深入一线一陶瓷工作室或雕塑实验室,掌握陶瓷雕塑成型方法和工艺流程,使陶瓷材料能充分表现其创作意图,让材料与雕塑造型达到完美结合。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

陶瓷雕塑按材料的物理性能可以分陶和瓷两种,由于陶和瓷所使用的物质原料不同,其可塑性、黏性、坯釉配方的化学成分不同,烧成温度及气氛也各有差异。瓷特别是硬质瓷的烧成温度较高,所以胎质结构致密,瓷胎吸水率很低;陶的烧成温度较低,胎体疏松,颗粒间隙稍大,所以胎质吸水率较高,但对作品的变形影响较小。陶和瓷在烧制过程中的特殊性质和规律,对陶、瓷的造型风格特点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瓷,质地坚硬,胎体细密、光润、规矩、精致,薄者透明度较好,细部变化精微;尽管我们看到在此之前已有艺术家在利用古代雕塑艺术进行创作。

陶瓷雕塑的造型设计与制作,除了要遵循一般的造型规律和形式法则外,还要努力掌握陶瓷及陶瓷相关材料的特性,如泥土、釉色和火的特性,尤其是火的特性掌控很不容易把握。尽管制作陶瓷的原材料很丰富,随处可取、可用,但各地的陶瓷原料不完全相同,不同的陶瓷原料在烧制陶瓷时,又各自具有不同的特性。人们一般都注意利用不同原料的优点、特性,扬长避短,从而形成了作品的特有技艺与当地独特的风格。陶瓷造型则可以认为始于陶器成形或陶的出现,学者现在普遍认为陶最早出现于大约距今11700年前,陶出现之初是为了满足人们实用功能的需求。这正如古老的岩画出现之初一样,是为了实现巫术的实用功能,并非如人们说的为了审美。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日冕作为时间概念的载体。

陶器上的彩绘刻画以及造型的变化,起初都是为了满足实用要求,如生活使用习惯等。当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对美的认识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才真正成为美术作品,具有审美功能。最早的陶瓷造型可以认定为在第一件陶器出现之后就形成了。也有些学者认定为它出现于最原始的陶雕塑的出现时期。只是生活生存实用品,但它所具之形,已是最为原始的雕塑造型。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同时受各个时代社会风俗、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影响。如秦始皇陵兵马俑,展示了始皇军队的雄伟壮观,也寄托了始皇个人及统治阶级的情感、对未来的期盼,同时包含了时代、感情、思想、审美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内涵,是形象化社会发展的实物记录。伏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雕塑的历史是我们动态把握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佐证,她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嬗变史,人们可以从各朝各代找到雕塑风格与民族文化精神的衔接点。中国雕塑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有学者曾经认为中国最早的人头雕塑,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进行第二次发掘时出土的一尊陶塑头像。这尊头像高约4.5厘米,宽3.3厘米,颧骨突出,额骨前突,张嘴,尖下巴。那种动不动拿文明、污染、健康、安全等等来否定传统文化。

河姆渡文化距今6700多年,为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所以有学者认为此陶瓷人头像为我国年代最早的人头雕塑。距今约7000年到5000年之间母系氏族出现的陶塑,如河北渑池仰韶村仰韶文化陶塑“鸟兽”、“人首蛇身壶盖”及陕西华县泉护村陶塑“鹰盖”等,是我国远古雕塑造型艺术的印记。西安半坡遗址的两个陶塑“口哨”,经查明,为我国最早的乐器之一,细泥捏塑而成为我国早期捏塑代表作。河道护栏石栏杆雕刻艺术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在中国雕塑学界,人们根据雕塑技法与风格变化规律,将古代陶瓷雕塑的发展进行了简要归纳。在新石器时代,神话传说中的龙凤形象已出现,这时期的雕塑作品多表现人与动物的形象造型,多为陶塑,也出现少量石、玉、牙、骨等材料的作品。雕塑出现独立的造型,有的是器物的附加装饰,装饰在器盖、口沿、器肩。中国南北各地的文化中均有雕塑造型的存在,如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红山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溪文化等。足以说明作为传统文化在市场中也受到很多人的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