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几何时,诗仙李白来到湖北随州,游历过后写下了“几回梦里到随州,今日来游愿已酬。华夏悠悠文明史,烈山脚下是源头”的诗文,短短几句话,就将随州乃华夏文明源头的事实交代得一清二楚。翻开历史不难发现,湖北随州自古就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其文化积淀非常丰厚。中国哲学史上最早提出“民为神主”“以民为本”的大思想家季梁就是随州人;西汉末年绿林起义军领袖陈牧、廖湛也是随州人,“绿林好汉”的成语就缘于此;一代文豪欧阳修4岁随母来随州投靠叔父欧阳晔,在这里度过了他金色的童年,后人为纪念这位文坛领袖,在城墙边建起了白云书院;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被贬随州,为完成不朽的著作《梦溪笔谈》奠定了基础。

随州“列山上建有神农庙、神农井、炎帝庙”,炎帝神农氏就诞生于厉山镇南九烈山第五座山头半山腰中的神农洞。长大成人后,炎帝神农氏来到了距随州200公里远的神农架。他还教民稼穑、养蚕、纺织、种树、采茶、制陶、制末耜、饲养禽畜、开展集市贸易;他还教会人们制作琴瑟、编练歌舞,使人们能够在劳动之余解闷取乐。原来,是炎帝神农氏他老人家教会了人们种植农作物、饲养牲畜、煮饭烧菜、缝衣织布、采药治病、经商赚钱,他还教会了人们惩恶扬善、歌舞娱乐。

图为华夏始祖门,它总高10.9米,主门高6米,侧门高4米,借鉴汉代早期门阙合一的形制,斗拱加以简化变幻,通过高矮区别突出主体。始祖门采用汉代早期门阙合一的建筑形式,由一个主门和两个侧门组成。主门高6米,侧门高4米,青石构筑,正面和背面分别刻有“华祖”、“农宗”四个鎏金大字。让先民由蒙昧走向文明,后人供奉他为华夏文明始祖,是为“华祖”。炎帝神农大殿坐北朝南,占地6600平方米,高台圆柱直檐,属秦汉风格,古朴庄重。

景区内所有建筑和道路的设计数字,都能以3和9为模数整除,体现海纳百川,九九归一,同宗同源,终归一统之意。图为神农大殿前的圣火台,取意于古籍记载“因以火德王,以火名官,故曰炎帝”。圣火台的正方形底座边长7.5米,台身高5.8米,展示原始火种采集、保存的方法以及原始火文化图腾。老鼠皇帝认为,从中走过意为“火”,这可是自媒体人最爱听的一个字儿呢。神农座像以1987年周共王德樵带回的画像为蓝本设计,雕像高4.26米,采用花岗岩精雕而成,暗含炎帝神农出生日期为农历四月二十六之意。

炎帝神农站立像通体白色,由花岗岩材料制成,全像海拔高度157.6米,底座为正方形,边长约18.67米,意为中华56个民族;底座高度为14.2米,代表炎帝神农诞生日为农历4月26日;炎帝像本身高95尺,寓意炎帝神农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九五至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