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牛”起来!国博举办辛丑牛年迎春文化展

2月9日,在农历辛丑牛年来临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用馆藏文物藏品举办“牛事如意——辛丑牛年迎春文化展”,烘托欢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为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聚气凝神。本次展览策展团队负责人表示,子丑更替之际,时值佳节,牛成为全国人民吟咏、颂福的媒介。
Date: 2022-02-25 13:52:01 | View: 250

新春“牛”起来!国博举办辛丑牛年迎春文化展

2月9日,在农历辛丑牛年来临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用馆藏文物藏品举办“牛事如意——辛丑牛年迎春文化展”,烘托欢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为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聚气凝神。牛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动物之一,也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作为上古社会最具灵性的畜养,牛是农耕社会最忠实可靠的劳力。直至今天,牛的身影仍然遍布于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

生肖兔铸铜兽首

可以说,牛伴随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也将自己的形象留在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物质文化遗存之中。中华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大量与牛有关的典故和文化阐释。”在农耕社会生产生活基础上孕育出的田园诗意与牧野意趣,催生了与牛有关的丰富艺术创作,在雅俗之间实现了微妙平衡。展览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中遴选与牛有关的文物和艺术品160余件,其中既有融汇牛角形象的商周青铜礼器、颇具特色的古滇国青铜器,也有不同历史时期与牛有关的雕塑、绘画作品。

玻璃钢彩绘生肖雕塑

依据老子出关、牛郎织女、吴牛喘月等历史典故绘制的图像让传奇故事更加形象生动;描绘渔樵耕读的书画、瓷器承载着农耕社会最朴实的夙愿和期待;盘车图、豳风时序歌图、嫁娶图等将牛与世俗社会紧密相连;牧笛图、秋郊归牧图等绘画作品则在虚实之间抒发着古人对山水田园的向往情怀。兽首人身立俑首见于武则天时期,其后在唐代的西安地区广泛流行。唐玄宗时期所做的此类生肖俑身体多为文官形象,体量较大,造型生动卢旭摄此套生肖俑兽首人身,身着宽袖长袍,施红绿彩绘,不同生肖头部有明显的类别特征。十二生肖的形象经历了动物生肖俑、兽首人身坐姿生肖俑、兽首人身立俑到生肖动物点缀文官俑的过程。

汉白玉兽首人身十二生肖公园石雕

卢旭摄展览分为与牛为伴、牛为艺源、春牛颂福三个单元,从生产生活、历史文化、艺术雕绘等各个方面系统展示牛的历史、文化和与牛有关的节俗信仰。第一单元“与牛为伴”,重点介绍自先秦时期以来,牛与人类社会相依为伴的历史与文化,从祭祀、农耕、生肖、日常生活、节俗信仰、情感寄托等方面展示牛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兽面纹青铜鬲、陶牛、古滇国立牛青铜钺、粉彩耕织图尊、耕织图册、十二生肖陶俑等。第二单元“牛为艺源”,重点介绍与牛、牛文化有关的审美意趣与艺术创作,从古色牧野、艺笔新抒、应物象形三个维度展示自古以来与牛相关的绘画、雕塑艺术作品。

十二生肖龙铜雕

牧笛图册、嫁娶图、豳风时序歌图卷、牧野山水图册、张村的秦川牛、牦牛图等。第三单元“春牛颂福”,重点展示当代艺术家创作的以牛、牛年为主题的雕塑、楹联、绘画作品,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贺岁迎春,纳福致祥。本次展览策展团队负责人表示,子丑更替之际,时值佳节,牛成为全国人民吟咏、颂福的媒介。“新的一年,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甘当孺子牛,勇任拓荒牛,争做老黄牛,脚踏实地,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相关图片

相关资讯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