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胜利黄河大桥主桥为双塔五孔连续钢斜拉桥,全长682米,拉索布置为双索面扇形多索体系,全桥斜拉索共有88根,索距12米,除离塔最远处拉索为两根外,其余为单根索,每4根为一组,共20组,南北两座主塔各10组。“胜利黄河大桥原桥已经有成型的稳定受力结构,对主桥进行换索,稍有不慎将影响原桥受力结构,进而影响这座桥的质量。”张永江说,这种情况下,换索只能一组一组进行,而且每一组都要非常谨慎,确保换索完成后和原桥受力结构完全一样,“难度堪比开颅手术。
”另外,胜利黄河大桥所在地东营市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濒临渤海,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集中,高温高湿高盐的气候环境对桥梁钢结构损伤极大;主梁主要受力构件钢箱底板、节点及次要受力构件桥面板锈蚀严重,桥面板局部开焊,受力较差。复杂的气候环境、极差的桥梁整体状况和紧迫的工期对斜拉索更换施工提出了极大挑战。对此,为确保换索成功,项目部在对拉索钢丝进行实验和评估的基础上,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共同“把脉会诊”,最终确定了南北双塔同时进行、同个桥塔四个索面同一编号斜拉索同时更换的施工方案。
同时考虑到强大索力、高空作业、河面大风、紧迫工期带来的极大挑战,技术人员结合大桥原有结构,独立设计改造了塔顶吊装支架系统、施工挂篮平台、循环钢丝绳挂索系统等,极大地提高了换索的施工效率和安全系数,不仅为下一阶段施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系统总结出一套适用于黄河下游施工条件的桥梁换索工艺工法。“更换的斜拉索采用国家标准抗拉强度为1860兆帕的平行钢丝索,改进了拉索锚固结构,提升了斜拉索的防护等级及抗震抗风性能,改善了桥面线型,设计使用寿命比原来增加5年,更系统总结出一套适用于黄河下游施工条件的桥梁换索工艺工法。”张永江说,如今胜利黄河大桥的“双翼”无需再从国外引进,工艺、材料全部为中国生产制造。除了上部的斜拉钢索,胜利黄河大桥桥面的改造,也采用了新材料、新技术。
“桥面的改造最有说道的,就是新型混凝土的应用、10高粘高弹沥青的使用,以及热熔改性环氧粘结剂的应用。”张永江介绍,新型是具有超高韧性和超长耐久性的水泥基复合材料,通过加入镀铜钢纤维提高混凝土的抗拉性能及抗折性能;采用的10高黏高弹沥青,与普通沥青相比,拥有更高的延展性,更强的抗裂、耐磨性能,更长的使用寿命,能适应更广泛的温度变化,在各种极端天气下确保桥梁道路正常通行。“最后压轴并且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在沥青面与高性能混凝土中间的热熔改性环氧粘结剂。
”田超说,在这30年间,依托一座座“跨黄”通道的兴起,必将带动城市经济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