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道,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济世救人。老子的清净主义和养生思想所形成的得道成仙思想为道教的核心信仰。注重修炼养生,老子、庄子提出的清静无为、见素抱朴、坐忘守一等修道方法,被教徒所继承发扬。作为本土固有的传统宗教,历史上道教高道辈出,典籍汗牛充栋,文化形式灿烂多姿,在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道教始终是重要的参与者、传承者和贡献者。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以《道德经》为立教之本,主张尊道贵德、天人合一、重生贵和、抱朴守真,这些主张既是道教的基本教义,同时也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信仰心理和价值取向,是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所在。因此,谈传统文化不能不谈道教,谈文化传统也不能不谈道教道教太极动作雕塑道教的现代价值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目前,道教已在欧洲、美洲、东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很多地方都有信奉道教、崇尚道教精神的人群。

《道德经》以尊道贵德为纲领,充满了生命关怀、社会关怀、环境关怀的人文精神,虽然只有五千多言,但内容博大精深,弥足珍贵,它具有超越历史、超越宗教、超越民族、超越国界的品质,闪烁着古老东方智慧的光芒。《道德经》其影响波及全球,是被翻译成外文版本和语种最多的中国弘扬传统文化,道教界要善于挖掘整理道教教理教义中的优秀资源,并把它传承好、发挥好。比如,道教秉持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是有机的统一体,应充分认识自然规律、尊重生态平衡,敬畏、欣赏与利用自然而不是狂妄地向往“征服自然”。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应当说道教给予了一个充满智慧和预言式的答案。

希望道教界继续阐发道教生态智慧,大力弘扬生态保护理念,积极倡导文明敬香、合理放生,建设生态宫观弘扬传统文化,道教界要找准定位,明确方向,积极探索有效的举措。一是要深入开展玄门讲经活动,引导道教界形成崇尚经典、学习经典、宣讲经典的良好风气。二是要进一步增强宫观文化功能,开办文化讲堂等项目,使宫观成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弘扬社会道德的高地、净化信众心灵的道场。

三是要立足于服务社会,造福人群,将养生、武术、音乐、医学等道教特色文化向社会传播。四是要实施道教文化工程,加强对道教文化遗产的保护弘扬传统文化,道教界要坚持正信正行,发挥道教的正能量。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传统的教理教义进行梳理,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加以继承,割除那些与时代要求与社会进步不相一致的内容,摈弃那些与国家法律和现行政策相违背的旁门左道、陈规陋习,把古老道教思想和新时代新实践结合起来,实现道教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道教的整体素质。

让古老的道教在当今社会焕发新发扬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国梦的魂与根。纵览世界史,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颓废和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文化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民族的灵魂曲阳孙昭学古人留给我们太多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我们应该传承精髓和突破创新,勇于担当勇于奉献认真努力为祖国创造出更多的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