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一套四扇屏风采用嵌螺钿工艺,以大漆为地,间绘朱漆纹饰,以造就远近不同的景深,主体纹饰则以嵌螺钿工艺表达,螺钿流光溢彩搭配厚重漆层,衬托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嵌螺钿工艺发源较早,考古证据表明三代时期就已经有了大漆嵌螺钿器物,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嵌螺钿工艺依旧为人民大众所喜爱。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

此件嵌螺钿挂屏表现岭南地区劳动人民辛勤耕作的场面,每扇屏风皆为一景,却画面相接甚当,足见构图、工艺之精巧。屏风正面仅边框髹黑漆,屏心留朱漆,朱漆之上嵌民族人物图景。画面分别描绘母子情深、丰收喜悦、草原牧羊、学习语录的情节,表现了新中国人民生活向好的美好写照。文化部和住房建设部共同举办的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评选揭晓。

屏风背面嵌金属施彩,每扇独立装饰,分三段绘制图案,上下装饰飞雁、瑞鹿,屏心为四季花卉图,纹饰画意极强,构图疏密变化有致,花叶正背相簇,鸟雀嬉戏,生动灵巧,必定出自专业画家之手。建国后,历任江苏省国画院画师、徐州市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协第三届理事。新中国建设的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竣工。

魏紫熙作为新金陵画派的代表画家,一生创作了很多精品力作,特别是文革期间创作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的红色题材系列,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时代烙印,在全国影响很大。1972年魏紫熙创作《报矿》参展全国美展,因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对时代精神的歌颂成为广为流传的时代精品,后赴加拿大参加展览。它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浮雕艺术的历史性成就。

同年8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将《报矿》作为年画出版发行。本件拍品为魏紫熙《报矿》之苏绣,构图设色一如原作,以针代笔还原墨色氤氲、笔法皴染,绣工娴熟以致画面与原作别无二致。苏绣艺术独具特色,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新中国雕塑教育的初步探索。

本拍品以苏绣的形式再对名家画作进行创作,足见两种艺术形式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