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蜀王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之皇室家族陵墓群,距今已564年,发掘于1979年。明蜀王陵以明代第三代蜀王僖王陵为中心,围绕其四周及邻近区域已形成最为集中的僖王赵妃墓、僖王继妃墓、黔江悼怀王墓、怀王墓、惠王陵、昭王陵、成王陵、成王次妃墓、半边坟郡王墓等十个陵墓,分布在十陵街道南侧正觉山麓及山前的青龙埂等地。

僖王陵,地宫全长28米、宽8.96昭米、高6.59米,地宫门高大雄伟,帝王之气彰显无疑。地宫精美华丽,极尽豪奢,其平面呈三进三重殿四合院布局,门、窗、柱等皆用石仿木做镂空雕刻,整座墓室俨然墓主生时所处的王宫。

三道墓门高大而厚重,墓室宽敞,四周墓壁彩绘雕刻精美,后殿正壁镶嵌的彩釉双龙盘堪称明代艺术珍品,被誉为“中国古代帝王陵最精美的地下宫殿”有趣的是据说当年考古人员进入墓室,发现了两具骸骨,一具是棺材中的僖王无疑,另一具躺在墓室角落的,据推测应是盗墓人,进去之后遇到了鬼砌墙,结果没有出去。

蜀王府是明代大藩,建藩于成都,四川古称天府之国,蜀王府占有成都平原十分之七的良田,是明代最为富足的王府之一,故历代蜀王的陵墓建筑,都极尽奢华。昭王陵整座墓室是按蜀王府的地面宫殿木结构建筑修建的。这对于了解明代藩王陵寝制度以及建筑、雕刻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整个墓葬内到处都是浮雕壁画,红墙绿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左右棺室中央就是昭王和王妃的须弥座棺台——两位恩爱夫妻的长眠之处。从墓的建筑结构来看,在造墓之初,就事先做好了将来夫妻同葬的安排打算。其中成王陵是十陵中规模最为宏大的蜀王陵墓,其排场规模已接近皇陵型制。

这里的地形很独特,陵墓群布局为“藏风界水”、“聚气凝神”,以僖王墓和成王墓为主体,其他各陵依势在周围分布.形成指向湖心的掌状布局。据《华阳县志》上记载,在明朝的时候青龙湖面积达1500亩,经过几百年的变迁,现在只有十分之一。现在,青龙湖湿地的生态改善非常明显,已经成为一个天然氧吧。
青龙湖现已记录野生鸟类211种,其中稀有、易危、濒危鸟类29种,已成为成都地区极为重要的、最大的一块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