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喷涌而出的岩浆和火山灰瞬间将紧靠山边的庞贝古城淹没,覆盖物厚达18英尺。“庞贝城”这个名字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化作典籍上的名词。火山灰和泥土渗进了许多家居和装饰物品,填满了所有的室内空间,避免了古城内的壁画遭受侵蚀,所保留下来的3500多幅壁画比罗马各个时期保留下来的还要多,为研究希腊罗马绘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第一种风格壁画通过多层灰泥构成,每一层灰泥越到后面越加细腻,同时在灰泥的表面上涂抹不同的颜色,并在各部分之间饰以凹槽。

第二种风格壁画大约形成于公元前80年前后,一直延续到公元一世纪,也被称为“建筑风格”,这是罗马人自己独创的风格。他们通过在墙壁上绘制出不同的建筑构件,如檐口、立柱、壁架等,并在构件内通过透视技巧绘制出具有纵深感的画面,在视觉上造成错觉以暗示空间的延伸。图像平面通过诸如离子柱或舞台平台之类的涂漆建筑特征被推回墙壁。这些壁画抵消了罗马房屋小而无窗的房间的幽闭恐惧感。成熟的“第二样式”的大部分深度来自使用空气透视,该透视图模糊了远处物体的外观。

因此,前景是相当精确的,而背景却是模糊不清的紫色,蓝色和灰色。第二种风格壁画的典型代表是庞贝古城中的秘密祭别墅和博斯科雷尔别墅,前者内容为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秘密祭祀,后者则在墙上绘制了各种房屋和自然风光以扩展空间。它放弃了扩展房屋空间的做法,重点强调墙体的平面性和装饰性,注重对墙体本身的设计。这种装饰风格否定了合乎逻辑的外在目的,常在墙壁上绘制精巧纤细的柱子,不再忠实于现实物体的模仿,看起来就像枝状烛台的手臂。而由柱子构成的画框的正中央则会被绘制成以神话或日常生活图景的小型画作,形成画中画的视觉效果。

墙面上往往描绘有精致的装饰图案、亭台楼阁、小型的神话场面、花鸟走兽等,并把画面用画出的长方形框架框起来,力图增加房间的典雅精致之感。庞贝出土的卢克莱修弗隆托的壁画为第三风格典型代表,在红色底色上描绘了精细的植物图案,又在中央白色背景上绘制一幅色彩淡雅的风景画,若放置于现代家居装饰上也毫不逊色。有学者认为,第三风格的出现与当时统治者提倡的复古思潮有关系,因此风格显得较为理性与庄重。庞贝第三风格的画作出土之后,还影响了欧洲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墙面装饰,当时的很多墙面装饰是对这一风格的模仿。

当公元63年,庞贝遭受地震破坏后,众多房屋的毁坏使第四种风格壁画有了用武之地,它既有第二种风格的广阔空间,也有第三种风格雅致的装饰性。壁画在具有幻想性的装饰效果上做到了极致,场景层层叠叠,在中央的部分用色华丽绚烂,所营造的空间氛围弥漫着如梦的静谧。自从18世纪发掘出庞贝古城遗迹,消逝千年的古罗马在这些保存完好的不同风格的壁画中逐渐生动起来,也吸引着无数学者、艺术家、游客的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