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奔跑中的人型雕塑小品,踏浪飞奔的红色龙舟景观,与岸边绿意盎然的细叶紫薇、紫荆花、飞翔的鹭鸟等构成一幅生动的生态画卷。这是日前禅城区人大代表开展集中视察,看到的汾江河西岸岸线新变化。“提升汾江河西岸慢行空间”是今年禅城区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项目结合沿岸布局城市景观和功能,沿汾江河西岸重点打造滨河景观休闲带式、连续贯通的滨水公共空间,构建多样化的文化休闲漫道和绿色休闲空间。汾江河西岸岸线提升工程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计划今年8月底完工。对待水的社会行治理水和改造水环境的文化结果等。

附近居民告诉记者,以前河边景观单一,公共设施年久失修,很少有人在这里走,“尽快改造提升汾江河西岸岸线”是不少市民群众的心声。为此,“提升汾江河西岸慢行空间”被列入今年禅城区十大民生实事项目进行重点推进。汾江河西岸岸线提升工程位于佛山市禅城区汾江河西岸扶西段,北起“蓝鳍码头私厨”,南至文沙大桥,全长约128公里。工程建设主要规划依托佛山水道,结合沿岸布局城市景观和功能,沿汾江河西岸重点打造滨河景观休闲带式、连续贯通的滨水公共空间,构建多样化的文化休闲漫道和绿色休闲空间。不锈钢雕塑与水环境的结合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工程结合主题分析和景点设计,在沿线设置若干个不同功能的休息观赏节点。在近期的禅城区人大代表集中视察中,人大代表发现,这里变身为一条颇为壮观的“生态走廊”:雕塑小品、景观廊架、特色座椅等设施一应俱全,呈现与自然交融的“亲水岸线”。人大代表还看到,改造提升中的汾江河西岸增添了不少以运动为主要元素的雕塑小品,如奔跑中的人型雕塑小品,踏浪飞奔的红色龙舟景观以及抽象的骑自行车人物剪影雕塑等。要他移交留日学生监督工作。

项目负责人介绍,按照广东省万里碧道建设要求,工程分别设置“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其中“漫步道”“跑步道”贯穿全园,共同构成环状游览系统,形成宜人的滨河慢行空间。沿着岸边漫步,习习凉风拂面,区人大代表何狄强感慨地说:“这些年来,汾江河两岸一年一小变,三年大一变,现在两岸经过改造提升后,水清、景美,让人感觉非常舒适。这些都体现了政府为民谋福利的务实举措,切实改善了市民生活。南宝生态池漆协同模块高密度泡沫保温养鱼池养殖池蓄水池为洁净清水存储、水产育苗养殖构筑生态的水环境。

”汾江河西岸打造出的滨河慢行空间给禅城区人大代表杨建伟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忍不住赞叹:“水质变好、水岸变靓,老百姓喜欢,为市民打造了又一处风景怡人的休闲好去处。”汾江河西岸蝶变是禅城区打造“水清岸绿景美”水环境的一个缩影。经连年改造,越来越多的亲水空间向市民开放,成了一个个新开辟的“城市客厅”。水环境治理也是近年禅城区人大代表调研视察、撰写议案建议的热点主题。比如,围绕汾江河两岸河滩地生态治理的问题,2019年,禅城区人大代表伍启乐撰写了《关于提高堤围建造标准,从根本上解决文北社区临江村居洪涝水浸问题的建议》,并转交给相关责任政府部门办理;禅城区人大代表何狄强也在2019年举行的“更好发挥代表作用”主题活动中,现场向政府部门建议,汾江河两岸提升要考虑与绿道建设结合起来,打造出与对岸相媲美的沿河景观;我们将统筹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景观。

而在日前的集中视察中,禅城区人大代表杨建伟提出,汾江河西岸未来要因地制宜融入本地特色文化、民俗元素,贯通慢行道,串联和提升亲水平台,整体提升两岸生态景观,打造“碧道”标杆。近年来,禅城区人大代表的足迹还遍布南北大涌、凹窦涌、奇槎涌、西四涌、田心涌等区内大大小小的河涌,见证着不少黑臭河涌变身成一个个网红打卡地。这背后不仅包含着各级各部门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也是禅城区人大代表综合运用审议报告、调研视察、约见政府部门等监督方式,开展“全链条”式持续有力的监督工作的结果。贵阳市水环境科普馆是水科技、水文化、水环境保护的科普教育基地。

为持续优化水环境,建设美丽禅城,人大代表调研组建议,禅城区政府要加强河涌治理的宣传工作,利用形式多样的宣传载体,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有效宣传水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的水环境治理知晓率和参与度,共同优化禅城区水环境;同时要进一步落实“河湖长制”,完善水污染防治工作机制,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留隐患;通过多部门联动,完善对排污企业、责任人及个人行为的处罚,多措并举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可随时随地查看空气、水环境、海洋各类环境要素监测点位及信息。

今后,区人大常委会及各级人大还将主动履职,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进一步推动禅城区打造“青山绿水、碧水蓝天、宜居宜业”的中心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