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历代的玉雕、石雕、砖雕、牙雕、骨雕、木雕、竹刻、陶塑等,也都广泛采用。金元时期,民间盛行佩戴的一种透雕纹钱,也是采用这种传统工艺制模铸造的。这类钱的纹饰多以花卉为主,所以“镂花钱”“花钱”“通花钱”又是其别称。
旧时钱谱还曾考订这类钱多用于婚庆,于是又名“撒帐钱”。镂空钱的形制以圆穿圆形为主,方穿圆形比较少见,钱缘与穿廓多见重轮。其质地有青白、水红、水黄等成色之分,一般明清仿铸多为黄铜,且常见附加耳挂者。“双鱼纹镂空钱”也是这一时期普遍盛行佩戴的一种钱形饰品。
鱼纹,在传统民俗文化中,象征着繁衍生殖,子孙昌盛。双鱼,作为吉祥物,早在汉代就有闻名的“青铜双鱼洗”。至于由“鱼”字谐音而产生的“年年有余”“富贵有余”,则是民间剪纸及年画表现的主题。作为一种崇古时尚,金元时期镂空钱的纹饰,或多或少继承了这类遗风余韵。
清代《泉货汇考》一书,将“渔猎纹钱”定为“汉代之物”,则有失偏颇。至今还有研究者将此钱辨识为“百戏图”,此亦一家之言。历代民俗钱币,都见有龙凤图案,这也是古代民间喜庆和祥瑞的体现。既有双龙首尾对峙,口吐宝珠,又有双凤相互追逐,展翅舒尾,更有龙凤左右相接,游戏火珠…
清代同治初年,河北诸城人王锡檠撰有《泉货汇考》一书,以上四品均见著录,并分别称作“双鹤翱翔”“两雀衔花”“二狮戏球”“麟凤呈祥”。这类镂空钱,大都为传世之物,其古雅斑驳之韵味,每每使人心旷神怡,收藏家万勿忽略也。
镂空钱别称“花钱”,顾名思义,花草藤蔓是这类钱的主体图案,其装饰风格生动巧妙,寓意深远。蔓草绵绵喻“长寿”,花草锦绣喻“长春”,缠枝四朵喻“花开四季”,桃花三朵喻“桃园三结义”…这种长期积累的丰富题材,甚至影响到明清两代民窑青花瓷的主题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