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汉高速公路贯通秦岭山脉,使“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千古诗句,变成一道穿过群山峻岭的风景线。我乘坐中巴穿行此道沿途惬意轻松地眺望窗外不断移动的层峦叠嶂,仿佛在欣赏一幅缓缓展开的山水画卷。行至七亩坪在秦岭服务区停留时,我一下车,蓦然发现南面不远处一片大型雕塑群,雄浑高古,气势恢宏;群雕名曰《华夏龙脉》,总长260米,最高点8.5米,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最长的雕塑。这部鸿篇巨制将华夏的文明起源、历史演变、风云人物按照时空顺序匠心组合,主体突出,层次丰富,围绕秦岭话题把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串连起来,叙事般自远古时期、原始社会、春秋、秦、汉、三国、唐、宋、明、清,娓娓道来,呈现一种无与伦比的壮美,气韵生动,栩栩如生。也有的龙头跑到碑首正面上来了。

中端“太极海纹”,象征易经的初创和对万物演变的认知;汉中、安康和商洛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的文化遗址。雕塑群通过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表现原始部落生活与发掘最早的华夏文明。栈道开凿始于春秋,雕塑以开凿栈道的两个人物为主体,以青铜器、文字、编钟等春秋文明为背景,并点缀有蹲坐在洞中的奴隶反映奴隶社会特征。雕塑描绘“五丁开道”、“石牛粪金”、“秦惠王伐蜀”等历史典故,表现秦朝开疆拓土的丰功伟业,及尚大、尚武、重利对客体征服的巨大气魄。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

雕塑刻画了秦朝平定六国、修建阿房宫、“石门栈道”,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最终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对华夏文明产生深远影响。雕塑以刘邦、项羽各持猛兽对峙,象征楚汉之间龙争虎斗,“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萧何月下追韩信”、“萧何运兵粮”等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巧妙结合。刘邦削平诸乱一靖环宇后,使华夏文明成为“汉文化”,华夏族亦为“汉族”,雕塑描绘了这一时期“昭君出塞”、“萧何岩”、“上林苑骑猎”、“萧何运兵粮”、“操练骑兵”等历史。罩中出现九条火龙围绕飞舞。

群雕刻画了“诸葛亮运筹帷幄”、“诸葛亮木牛流马计”、“筹笔驿”、“定军山之战”、“六出祁山”、“黄忠刀劈夏侯渊”等历史典故。开篇雄壮的武士为群雕最高点,象征唐朝的强大国力和自信心;随后描绘盛唐时期的民族融合、华美宫殿、“一骑红尘妃子笑”典故;群雕刻画“开凿九井驿三巨石”的历史故事,讲述劳动人民修筑栈道,开通南北交通,使嘉陵江漕运盛兴;宋代力士双手搬起一块巨石,表现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决心和力量。以浮雕形式描绘了元明时期“明月峡火烧栈道”、“突袭元军”、“整治故道商旅”等历史事件,清代嘉陵道、沙河驿、连升桥、潜龙桥等历史画卷。此山是中华昆仑神话龙头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