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文物|印度教毗湿奴石雕立像

毗湿奴为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其中毗湿奴是宇宙和生命的守护之神。从其稀缺性上来说,这应该是国内观众唯一能亲眼目睹的机会,迄今为止,国内仅在泉州发现了印度教遗迹,这座石雕也自然成为仅有的印度神像造像。推荐链接: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参考资料:傅恩凤元印度教毗湿奴石雕像文物鉴定与鉴赏,51朱明忠丝绸之路连接着中印文明——记印度教神庙在泉州东南亚南亚研究,92+110
Date: 2022-03-31 08:41:42 | View: 135

每周一文物|印度教毗湿奴石雕立像

雕像头带一尖顶帽,两眼下视,鼻梁高耸,有四手臂,上两臂右手持圆盘,左手持法螺,下两臂右手伸出,手掌已断失,应作无畏手印,左手倚一根棒形矛,像立于半月形的莲座上。毗湿奴为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其中毗湿奴是宇宙和生命的守护之神。第三期的推荐,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我国东南沿海,一座历史上创造出无限海洋文明辉煌的城市——泉州。中国人对印度教的了解不深,可能仅来自于历史课本上的种姓制度、电视与网络媒体上的印度神牛信仰等。

古代人物浮雕壁画铜雕塑

实际上,印度教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目前的信仰人群超过10亿,是了解南亚次大陆文化无法躲开的话题。在古代,印度教也曾随经贸往来传入国内,但是现在已经无处可寻印度教场所和信众;关于这座毗湿奴石雕的来历,也无相关文献记载,根据同时出土的多方印度教石刻可以推断出,出土地附近应该存在一座古代的印度教寺庙,关于这座寺庙的详情已经湮没在历史的浩瀚中了。从其稀缺性上来说,这应该是国内观众唯一能亲眼目睹的机会,迄今为止,国内仅在泉州发现了印度教遗迹,这座石雕也自然成为仅有的印度神像造像。谈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及泉州这座城市的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这里保存了印度教的遗存。因缘巧合,笔者在泉州度过了大学的生活,这座城市从初识的其貌不扬到逐渐让我大开眼界,古城巷落里、深院古厝中埋藏了太多厚重的历史。

不锈钢齿轮广场景观雕塑

作为福建沿海的港口城市,泉州民间自上古就擅于出海生活,“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之后,海洋贸易更加繁荣发达。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泉州吸引了各国来往商人及游客,在元代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港”,并带来了多元丰富的异域文化。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仅以宗教文化为例,古代在泉州有传播的外来宗教至少包括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摩尼教、印度教等,本土信仰更是不计其数。

石雕圆香炉

与现代民族国家间因宗教信仰问题经常干戈相见的场面不同,泉州的这些宗教信仰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得以相互尊重、和平共存。泉州开元寺东西双塔泉州清净寺泉州草庵摩尼教寺庙泉州通淮关岳庙泉州天后宫泉州花桥慈济宫这种场景的出现,既与闽南海洋文化的开放与包容紧密相关,也与中国文化的兼收并蓄相依。就印度教遗迹而言,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的印度教石刻被移入了其他宗教的信仰场所中,成为其建筑的一部分,如开元寺大殿的石座和石柱;

公园不锈钢海豚顶球雕塑

另一方面,一些淳朴的中国平民,抱着“祈求安宁”这一实用主义的心态,甚至可以将印度教的雕像当成观音参拜与供奉。开元寺的印度教浮雕只可惜,元末的一场“亦思巴奚之乱”,让千年繁华的泉州港化为泡影,建筑遭到焚毁,居民被迫逃亡,泉州在海洋贸易地位从此一落千丈,紧随而来的明清两代的海禁锁国,更是只剩下“刺桐城”的名号在历史中飘荡。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泉州这座古城再次走向世界舞台。

广场铜雕孔融让梨人物雕塑

当然,这次申遗成功的背后蕴藏了众多推动遗产保护、考古挖掘、历史研究的人士的辛勤汗水。本文尤其要向为泉州考古付出毕生心血、编纂《泉州宗教石刻》、收集一百多方石刻并捐献给政府的的吴文良老先生致敬。没有他们的努力,这些隐藏在地下的文物恐怕难再有向世人诉说其故事的机会。文章的最后,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因此多了解泉州这座城市,也多关注一些自己所在城市那些静静躺在博物馆里的历史,笔者便感到无上荣幸了。

相关图片

相关资讯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