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神奇

(原创)今天已是农历大年初五,牛年的年味儿特别浓郁,生肖牛作为古代镇压一切妖魔鬼怪的神兽,也作为给人们送来百福的福牛,受到人们的崇拜和喜爱,从古到今,人们以诗文书画,雕塑面塑泥塑等等各种形式颂扬和描绘牛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镇恶扬善的神勇。特别是在牛年春节期间,生肖牛给节日增添了牛气冲天,福运当头的祥和气氛。阚宗勤成为面泥塑技艺传人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
Date: 2022-03-31 17:01:48 | View: 438

太神奇

今天已是农历大年初五,牛年的年味儿特别浓郁,生肖牛作为古代镇压一切妖魔鬼怪的神兽,也作为给人们送来百福的福牛,受到人们的崇拜和喜爱,从古到今,人们以诗文书画,雕塑面塑泥塑等等各种形式颂扬和描绘牛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镇恶扬善的神勇。特别是在牛年春节期间,生肖牛给节日增添了牛气冲天,福运当头的祥和气氛。生肖牛画、牛雕塑、牛面塑、牛泥塑、牛面具等等作品,这些都属于中华民族流传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生肖牛面塑泥塑的传承、发展和保护更为重要,因为能够代代相传,继承和发展这两项手工技艺的传人越来越少了,面塑泥塑非遗传人面临断代和失传的危险。我们也有了绵羊、牛等很好的代替品。

石雕牛公园动物雕塑

2009年的一天,阚宗勤充满好奇的来到各种民间工艺聚集的北京,想学习一种手艺,他进入当代著名雕塑家、陶艺家郑玉奎创作室一边帮忙一边学习,开始了解了雕塑和陶艺的知识和制作技艺,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情况下,他逐渐对泥塑制作和陶艺创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郑玉奎先生身边学习的四年时间,阚宗勤虚心求教,主动询问,在郑先生耐心细致地指导下,他从一个没有绘画基础,毫无造型能力的非艺术人员,到逐步学习和领悟泥塑与陶艺的创作过程,从而敲开了艺术创作的殿堂,开始了漫长的艺术创作之路。从北京回到山东以后,阚宗勤对与泥塑艺术具有同共之处的面塑手工技艺有了极大的兴趣,倾心研究面塑和泥塑两种不同技术的融合制作手工技艺。所以没有任何被非洲大蜗牛传染寄生虫的情况。

铜雕牧童骑牛雕塑

2017年,阚宗勤从有关资料上看到,有一种轻型彩泥可以替代面料,这种彩泥在制作过程中具有快速凝干,色彩鲜艳,不易掉颜色等优点,创作出来的各种人物、动物等题材作品与面塑作品没有差别。他让家人在网上购买了这种彩泥,然后经过多次研究和试制,最后获得成功,熟练地掌握了彩泥配制应用技巧。鸡年春节时,阚宗勤试着制作了几件具有“江北第一窑”中古瓷器风格的泥塑工艺公鸡作品,另外用彩泥为原料制作了一套动漫形式的地方人物形象“枣妮”和“榴娃”等等作品,继而创作了一大批形态各异的公鸡作品,从此,阚宗勤成了闻名遐迩的“泥人阚”。巴基斯坦当地的技术员已经能在一周内生产出数百枚高品质水牛胚胎。

抽象牛铜雕-铸铜生肖动物雕塑摆件

面泥塑创作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门传统手工技艺,它有其独具特色的创作性和艺术性,他表示要保持传统意义上的创作方法,与此同时,把自己掌握的现代雕塑和陶艺的创作理念融合于面塑、泥塑的创作之中,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促进面塑、泥塑技艺的更大发展。各种面泥塑作品,包括制作的人物、动物、静物等等,是许多人留存在脑海中的深刻记忆,童年时代买面塑人物、面塑动物的情景历历在目,一个个小小的面塑人物、面塑动物的创作,在艺人的手中很快捏制而成,看似简单随意,其实里面蕴含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包含了面塑艺人代代相传的艰辛和坚持。获取了世界各地几十个品种数千头水牛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

镂空蜗牛不锈钢雕塑1

社会发展到今天,面塑手工艺人过去那种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大声吆喝,捏制在街头卖面塑的情景不会再现了,很多面塑艺人用其它更新的方法传承、弘扬着这项非遗面泥塑技艺文化。优秀文化不是任意打造出来的,具有生命力的优秀文化是在长期积累,以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继承和发展中形成的,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恢复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是历代劳动人民共同创造、传承、发展而来的优秀文化。但愿有更多的象阚宗勤先生这样的手工艺人来传承和发展前人留下的各种优秀非遗文化技艺,使中华民族特有的非物质文化得到发扬光大。

相关图片

相关资讯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