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这一物种在中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最早出现在远古时期部落的图腾崇拜。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是是龙的传人。而在封建王朝时期,龙代表的是皇帝,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随着人们对龙的崇拜,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叫“龙文化”。

后来龙开始出现在各大神话作品中,成为神话故事中至高无上的存在,不知道什么时候龙被拟人化,渐渐的就形成了“龙王”这一说法。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龙王庙”求雨的故事。龙王被古人成为龙王爷,是古人对龙的一种拟人化的崇拜。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在水里统领水族的王,掌管兴云降雨,属于四灵之一。

在道教的文化中,龙是一些上等神仙的坐骑,相对于其他的坐骑来说要高尚许多。而龙王最早源自于佛教,佛教称龙为“水族之王”,“水族之王”这一说法受到了民间老百姓们的欢迎,道教也紧跟其后,流传了一些关于“水族之王”的说法,龙王就这样诞生了!

古人的想象力可是很丰富的,结合佛教和道教的说法形成了一套关于龙王的体系。在古人的说法中,以海洋划分为“四海龙王”,分别是东海、南海、北海、西海四个龙王。不只是海洋中的龙王,在各大水系江河湖、井中都分别有龙王驻扎,其中“四海龙王”为最大,掌管着所有大小龙王。

传说龙王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民间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渐渐的这种求福就成为全国民间各地的一种文化。因为王龙掌管着人间的旱涝,古人为了生存祈求年年风调雨顺,逐渐就形成了祭龙王的风俗习惯。

为了更方便老百姓祭祀,人们开始为龙王修建庙宇、雕刻龙王雕像。在古代每逢人间风雨失调,遭遇大旱灾或者是涝灾,人们都会到庙里给龙王烧香,求龙王治水。不只是百姓,古代的皇帝也会为了黎民百姓,举行一场祭祀龙王的活动,保佑自己的国家风调雨顺。

据民间流传,如果求雨之后,还是不会下雨,就会把龙王的雕像从庙里抬出来暴晒,直到降雨才会把雕塑抬回去,以这种威胁的方式请求龙王降雨。在《西游记》中,龙王降雨是要天帝的安排,下多少是由天帝来定。说白了《西游记》中的龙王就是天庭负责降雨的员工,是不是龙王庙就没什么用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