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海1700平方公里的土地范围内,散布着大大小小的庙宇祠堂、旧街古屋,不少残破无比,被岁月尘封。有这么一群文物医生,如同看诊下药治病般,将破损的古建筑恢复原貌,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笔者找到了一位在珠海从事古建筑修复的专家——苏欣如,走进了他的技艺世界。年久失修、屋面漏水、梁架腐朽,这是大概两年多前,苏欣如第一次踏入唐家三庙所看到的情景。“当时白蚁侵蚀严重,屋面漏水,雕塑基本被破坏掉,光是清理便费了不少功夫。

”“传统岭南建筑涉及三雕两塑一彩,砖雕、木雕、石雕、灰塑、陶塑、彩绘,唐家三庙也是如此。”作为潮州人,他对庙宇祠堂的结构并不陌生,在广东各地修缮祠堂庙宇不少。唐家三庙圣堂庙中庭两侧围墙上的大型立体灰塑作品,堪称岭南清中晚期灰塑的代表作品,规模宏大,每幅长约8米、高约12米,由五个景框组成。即便破损严重,壁画内仍然可见宫殿建筑群、群山峻岭、树木花鸟、人物造型等精巧细节,甚至保留了一个番邦人物灰塑造型。

当苏欣如以百倍放大镜般地眼光钻研壁画时发现,其中宫殿建筑群门窗花格和檐口装饰图案造型,古人采用的竟是玻璃面镶贴灰塑线条的做法。所谓灰塑,通常是指在建筑上采用纸筋灰等进行人工造型塑造的工艺手法,而玻璃面上镶贴灰塑对耐久性、粘贴力的要求很高,粘线材料的选用至关重要。苏欣如苦思冥想,最终想到了采用传统的桐油混合其他材料的方法。苏欣如把在玻璃面上手工揉线粘贴灰塑造型线条图案的任务交给了她。

母亲的耐心和细致在这个工艺上发挥到了极致,“有如巧妇绣花一般”。最终,苏欣如与四位灰塑工匠整整花了四个半月时间才将圣堂庙两幅灰塑壁画修复完成。在接受笔者采访时,他仍在对壁画上的玻璃灰塑进行耐久性检查,“两年了,没有什么变化”。如今,人们又可以像百年前唐家先人一样,欣赏这座古朴精美的建筑及其灰塑壁画。唐家古镇的老人常坐在庙前院子里乘凉,不时有年轻一代的村民带着水果入内祭拜。黎映宇,是广东省内最早从事文物古建保护的监理工程师之一,也是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建筑学系客座教授。

唐绍仪故居、苏兆征故居、苏曼殊故居、唐家三庙、北山杨氏大宗祠、南屏甄贤社学、斗门古街、前山寨城墙、长南迳古驿道…甚至广州陈家祠、佛山祖庙的修复工程,都有他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