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欧洲的城市旅行,想了解它的文化底蕴最便捷的途径我个人认为有三个:圣彼得堡也不例外,若干个知名的广场在诉说着这座城市以至于整个俄国的历史。众多承载着历史的广场遍布整个城市,有着苏沃洛夫元帅雕像的战神广场,广场上有从1917年燃烧至今的长明火,就连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旁的无名烈士墓的长明火都取自于此。还有着叶卡捷琳娜二世雕像的奥斯特罗夫斯基广场和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生活过的并在他的小说《罪与罚》中旅次出现的广场,还有我所住的十月饭店旁的起义广场,也就是莫斯科火车站所在地。很多时候我们在荧屏上看到的也是八路军战士很是真爱自己的战马。
圣彼得堡最著名的涅瓦大街观光区就从这里开始一直到海军总部,而从起义广场到涅夫斯修道院这一段的涅瓦大街就不属于观光区了,您逛不逛都行,别像我似的一根筋非得把涅瓦大街从头走到尾。还有圣彼得堡的南大门,位于11公里长的莫斯科大街最南端的二战胜利广场,是1975年由市民捐款纪念900天的列宁格勒保卫战和二战胜利30周年而修建的。虽然很知名,但我去过莫斯科的二战胜利广场,明显比圣彼得堡这个更震撼人心,所以圣彼得堡的我就不多费笔墨在此叙述,还是看我的莫斯科二战胜利广场的游记吧。穿墙而出的马头在大厦的一侧。
说了这么多的广场,在圣彼得堡真正具有代表意义的广场其实就三个,而且离得都不远,最长距离也就几百米,完全可以安步当车地用双脚一次把三个广场都走完。十二月党人广场和伊萨基耶夫广场一南一北紧挨着,十二月党人广场立着彼得大帝的青铜像,但广场的名字却和伊萨基耶夫广场上的铜像,尼古拉一世有关系。在中国的毛泽东出生前的整整68年前的1825年12月26日,一批接受了法国自由思想的年轻贵族军官在这个广场的彼得大帝像前排成八个400人的方队举行起义,准备推翻正在此举行即位宣誓典礼的沙皇尼古拉一世的统治,继而废除农奴制、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他们不但希望小城能够成为波兰这个深受罗马天主教影响国家的新科朝圣地。
然而,由于起义总指挥的临阵脱逃、起义的贵族军官们又没有调动旁观的民众一起造反,尼古拉一世调集了一万多沙皇援兵用炮轰散了起义的武装部队,除了被抓走的起义者,数百名死伤的起义者被扔进广场旁边的涅瓦河冰窟中。这个广场事发时叫参议院广场,因为广场边的主要建筑就是参议院,正因为这个事件,1925年在十二月党人起义100周年的时候,它才改叫十二月党人广场。做为贵族的十二月党人,他们的文学倾向及其政治观点是一致的,认为文学应反映时代精神,表现爱国的和革命的思想感情。石雕罗马柱成为了现在建筑行业的主要出现品。
想一想,如果这些十二月党人活在今天的中国,肯定不会有那么悲惨的命运了。今天别说文艺政治化被攻击,哪怕提一个寓教于乐的观点都会被口水淹没,娱乐至上、娱乐至死成为中国今天的主题,低俗化仿佛是“接地气”的唯一方式。十二月党人从个人命运来说十分凄惨,活着的人都被流放,列宾的名画《不期而遇》就是讲述被流放的十二月党人,如果他们没有那样的正义感与使命感,也反对寓教于乐,只顾自己醉生梦死地活一辈子,怎么可能有自己后半生的悲惨生活。韩美林就是福娃的设计者在年马年到来之际。
更加感人的是他们的妻子,同样地也都放弃了贵族优越的生活条件,颠沛流离地经过五个星期的风餐露宿,不远千里地跑到西伯利亚的荒野里寻找自己的丈夫,并与之同甘苦共患难。所有这一切都是她们主动要求的,沙皇尼古拉一世命令她们与罪犯丈夫断绝关系,为此专门修改了不准贵族离婚的法律,只要哪一位贵妇提出离婚,法院立即批准。出人意料的是,绝大多数妻子坚决要求随丈夫一起流放!石雕罗马柱是现在一种比较流行的环保材料。
凡愿意跟随丈夫流放的,不得携带子女,不得返回城市,永久取消贵族特权。这意味着这些端庄、雍容、高贵的女性将永远离开宫殿,离开孩子,告别昔日的富足与优裕!但沙皇依然没能阻止这些昔日贵族的妻子们,就像穆拉维约娃对她丈夫说的那句:”她们毫不迟疑地跟随着丈夫,走向了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许多人长眠在了这千古荒原。咱们还是说回这个广场,广场中最显著的标志就是那尊被后人称为青铜骑士的彼得大帝坐骑像。这座纪念像是按照另一位俄国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吩咐制作的。重构公共:激进化为更多重而异质的领域女性主义的反公共领域源于古罗马法对于公私领域的划分。
法国雕塑家法尔科内辛勤工作了12年才完成了这尊5米高20吨重的雕塑。俄罗斯人民永远感激这位法国艺术家为他们塑造了最了不起的彼得大帝形象,戴着桂冠的彼得大帝骑在前蹄腾起的骏马上,显示出了所向无敌的风采。马的后蹄踩在一条巨蛇之上,蛇在俄罗斯象征着敌人,高昂的马头,腾跃的身躯,把彼得大帝创业初期的坚定意志和壮志豪情都表现的淋漓尽致。直到今天,很多来自瑞典的游客看到这尊雕像还会留下悲伤的泪水。彼得大帝的辉煌就是建立在打败瑞典,也就是雕像中被马踏的那条蛇之上。石雕罗马柱的风格一般是偏向于欧式风格。
瑞典在当年可是巨大的帝国,和今天的瑞典不可同日而语。直到1700年瑞典还在纳尔瓦战役中击败俄国彼得大帝率领的4万大军,甚至在1708年还攻入俄国境内。但伟大的帝王就是能凭自己坚强的意志战胜一切困难,就是能凭借个人的魅力托起整个民族。为了雕刻这座彼得大帝青铜像据说找了一名体形酷似彼得大帝的俄国将军,他上百次地冲上人工堆成的山丘,让马直立起来,以便让雕刻家法尔科内记下骏马直立的姿态。再有即使根据所设计的特点有了很多的不同的石雕罗马柱的出现。
外形像悬崖突出部分的台座是一块重达1600吨重的大石块,这块巨石当年在芬兰被发现,叶卡捷琳娜二世悬赏了七千卢布,让数百名农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巨石拖出沼泽之后,再用几根底部挖有沟槽、装有铜球的大木梁运输巨石。这块巨石沿着一条专修的道路滑行了整整一年才拉到了芬兰湾,最后用木排从水路运到了这个广场。又花费2年的时间为雕像做细部加工与修饰,经过精确的计算使直立的青铜马能稳健地立在台座之上。所以我们更是应该奔着铜雕马的精神昂扬奋进。
因為这座彼得大帝青铜骑士雕像是以彼得大帝驾驭马匹的英姿为雕塑主题,在整底设计上,雕塑的青铜马匹仅后两个蹄子著地,前面的两腿是昂扬的姿态,用衬托当年意气风发的彼得大帝气势。如此匠心独运的创作使它成为圣彼得堡的象征,也许是因为叶卡捷林娜二世是德国人的原因,为了证明自己是彼得大帝正统的继承人修建了此雕像,法国著名雕塑家法尔科内在这里做出他一生中最完美的作品。普希金在一篇叙事诗中将这座纪念碑称为青铜骑士,从此以后青铜骑士就成了彼得大帝纪念碑的代名词。